NUS兩位青年學者憑藉在科研創新與社會影響力領域的突破性實踐,榮登《Tatler》"2025時代新銳先鋒榜"。
學界新銳登榜國際權威榜單
"2025時代新銳先鋒榜"由《Tatler》於2016年設立,往屆得主包括馬來西亞數字經濟部長、日本SpaceX前高管等變革型領袖。
此次評選體系聚焦"創新力、社會價值、全球視野"三大維度,2025年度榜單從亞洲12個國家的千餘位候選人中甄選出80位青年領袖。

鄭志強副教授(左)和 周涵詩助理教授(右)。
來源:NUS
NUS設計與工程學院鄭志強(Benjamin Tee)副教授與楊潞齡醫學院周涵詩(Jocelyn Chew Han Shi)助理教授,因在"科研成果產業化"與"數字健康革新"領域的標杆性實踐獲得評審委員會特別認可。
突破性研究推動領域革新
鄭志強副教授
作為材料科學與創業生態構建的雙棲學者,鄭志強副教授以"電子皮膚"領域的原創突破與深科技企業孵化能力著稱。

鄭志強副教授致力於推動創新和培育初創公司,同時在材料科學領域開闢新路徑。
來源:NUS
其領導的Sensors.AI實驗室開發出全球響應速度最快的電子皮膚(0.1毫秒反應時間)、自修復發光器件(亮度達普通器件3倍)等人機互動技術,相關成果獲詹姆斯·戴森國際設計大獎等7項國際殊榮,並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在產業轉化層面,鄭教授作為NUS Enterprise生態建設副總裁,主導GRIP研究生創新計劃、BLOCK71全球創業網絡等平台,培育出輔助生殖技術、智能傳感等4家科技初創企業,其中Privi Medical已完成戰略收購。
其創立的居家生育輔助產品體系,累計幫助超10萬對夫婦實現生育願望,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新加坡年度青年科學家"。
鄭志強副教授表示:"這份榮譽印證了NUS'研究服務社會'的理念,我們正在開發可穿戴傳感器的第三代技術,計劃2026年用於東南亞糖尿病足早期篩查。"
周涵詩助理教授
周涵詩助理教授在數字健康與護理創新的交叉領域開闢全新研究範式。

周涵詩助理教授(右一)正通過轉化研究開拓健康未來之路,同時以教育者身份啟迪著新一代醫療人才。
來源:NUS
其主導的Modu©應用程式(原eTRIP)融合行為科學與數字表型分析技術,通過AI算法為肥胖人群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臨床數據顯示該系統可使用戶日均運動量提升47%。
她創立的新加坡護理創新小組,建立起首個由護士主導的轉化服務體系,已孵化出12項臨床解決方案。
在學術實踐中,周教授構建的LIGHTER計劃整合遠程監測與創新諮詢技術,形成"預防-干預-管理"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相關研究成果被《Nature》子刊選為亞洲數字醫療典型案例。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同時推動學術界"服務型領導力"理念,發起的跨學科協作平台已促成8項醫學與工程領域的聯合研究。
周涵詩助理教授強調:"數字健康的價值在於消弭醫療資源鴻溝,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將Modu©系統推廣至東協10國,為200萬慢性病患者建立雲端健康檔案。"
重大意義
此次登榜不僅是對兩位學者個人成就的認可,更凸顯了NUS在培養"學術-產業-社會"三位一體人才方面的教育創新。
隨著他們的技術方案逐步落地,這些"時代新銳"正以科研智慧重塑亞洲的未來發展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