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新聞,說600個家族辦公室帶著幾百億的資金,在排隊等著批准進入新加坡。

(圖片來自:聯合早報)
聽起來確實有點瘋狂。所以先來看個視頻吧:
新加坡2018年的時候,大概還只有50個家辦。
後來雖說提高了門檻,比如13O計劃最低2年2000萬的資產,依然沒有勸退大家對家辦的熱情嘛。

(圖片來自:Unsplash)
到今年第一季度,數量已經突破800個了,就更別說還有600個帶著至少120-300億的資金在門口排著隊呢。
這還只是家辦。過去一年,其實還出了好幾個「外國人在新加坡置業,一出手就是好幾個億」的新聞。
比如前些時間,說是旺旺集團的老闆掏了差不多3億新幣,一口氣買下Eden的全部20套單位。

(圖片來自:聯合早報)
還有個福建買家,一次性買了20套康寧河灣,差不多9000萬吧。
說是當時還想多買個10套,正趕上外國人30%的額外印花稅,這一趟批發下來,光交稅就要交3000萬。

(圖片來自:聯合早報)
類似的新聞其實不少。
然後好死不死,過去一年剛好是新加坡房價和生活成本瘋長的一年。
難免不會有人把這兩個事情聯繫到一塊兒,然後就有人開始問了:
讓世界富豪瘋狂湧入
新加坡是不是做錯了?
坦白說,我們在新加坡生活了快20年,確實有感覺過去的一年比較難過。
主要是幾個方面吧:
1 房價
首先是房價漲了很多。不管買房子、租房子,都是很貴。
但其實認真看一下數據, 外國人的交易只占新加坡市場的4%。

(圖片來自:AsiaOne)
就拿最近的 Lentor Modern 來說,剛開盤第一天就賣掉了84%。到底是哪些人在買房呢?
據說92%是新加坡人,PR和外國身份的買家僅占8%。

(圖片來自:聯合早報)
再說了,人家富豪過來買的那些房子,普通人也不會買。
所以房價應該還是本地人炒起來的,這鍋外國人確實不合適背。
2 車價
然後是車價漲了很多。
但我們還是要用數據說話,看了一下COE的價格趨勢,其實從2021年開始就已經在漲了。

(圖片來自:motorist.sg)
那個時候因為疫情,根本就沒多少外國人能來新加坡。
但漲這麼瘋狂,背後肯定是有原因的。之前跟朋友也聊過這個問題:
一個原因可能是疫情讓很多人不願意搭地鐵了,所以能上私家車就上了。
畢竟去年有幾個月,疫情分布圖上面很多地鐵站和公交轉換站都簡直是紅到發黑。

(圖片來自:Unsplash)
3 就業機會
還有一個讓很多人難受的原因是工作機會變少了。
這個可能主要是要怪美國吧
也不能說是外國人的錯,畢竟給外國人的工作準證門檻可是越來越高了。

(圖片來自:聯合早報)
所以我們還是覺得啊,新加坡讓富豪湧入,可能也不是造成現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只不過短期內,很多富豪還沒有真正安頓下來。
可能再等個兩三年,等他們屁股都坐舒服了,新加坡也會希望他們能在本地開公司、招人、交稅以及其他方式來回饋社會吧。

(圖片來自: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