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和能源價格上漲推高建築工程成本,本地私宅價格接下來可能受高漲的成本推動,今年整體私宅價格預計會上漲最多3%。
根據橙易產業(OrangeTee& Tie)研究與諮詢部的最新報告,市區重建局整體私宅價格指數今年全年料會上漲到最多3%,低於去年的10.6%漲幅。私宅銷量預計介於2萬3500個至2萬6500個單位,比去年低21%至30%。
橙易產業研究與諮詢部總監孫燕清說:「供應鏈受損和建築材料短缺導致建築業陷入運作團境。能源、鋼鐵、原料和運輸成本上漲,可能導致建築項目的成本升高。住房價格可能隨之上升。」
她認為,成本壓力會在接下來數月影響私宅價格走勢,原本由市場需求主導的私宅價格漲勢可能改由成本推動。

市建局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整體私宅價格在今年第一季環比上揚0.7%,低於前一季的5%增長。新私宅和轉售私宅價格第一季分別上升2.6%和3.4%,整體私宅租金上升4.2%。
孫燕清預測,漲勢會持續,新私宅和轉售私宅價格今年同樣會上漲3%至6%,遠低於去年的13.2%。今年私宅租金料會上升8%至11%,高於去年的9.9%。
我國經濟展望良好,就業市場強勁都對房地產市場發展有利,因為房貸違約的情況較少。我國抗疫措施放寬,參觀房子和示範單位的人將增加,有助於推動銷售活動。
「轉售和租賃市場也會受益,因為多個行業將增聘人手,而且接下來數月會有更多員工回到工作崗位。」
此外,有一些買家急於在房貸利率上調前購房,以鎖定目前的利率。另外,還有些投資者重返屬於防禦型投資的房地產市場,以避開宏觀經濟環境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風險。
外國買家購買量首季減少47.3%
報告也說,外國買家第一季買下147個非有地私宅單位,比去年第四季減少47.3%。
孫燕清認為,這是政府在12月實行的新一輪房地產降溫措施的結果,外國買家的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從20%調高至30%,導致一些外國買家卻步。
本地房地產最受中國買家青睞,他們在第一季買下244個非有地私宅單位。馬來西亞和印度買家緊隨其後,分別買下176個和128個單位。美國買家買下了49個單位,取代原本排第四的印度尼西亞(42個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