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飯攤最貴的菜品就是魚肉。(聯合早報)
作者 張麗苹
「社會經濟地位」(Social Economic Status,簡稱SES)這組詞語,在新加坡的熱度正夯。
本周,一項《政策研究所新加坡未來工作調查》顯示,新加坡有61%的人認為自己現在的生活比過去好。
生活有沒有過得比較好,老實說是相當直觀的個人感受。
畢竟「好」(中等至高等SES,也就是俗稱的「上等人」)的定義,對一些人來說,是手頭比較寬鬆,可以經常外出堂食和旅行;但對另一些人而言,則必須是住公寓大洋房、買名車名包,才算過上好日子。
紅螞蟻倒是有注意到,新加坡的中高SES人群並不少,而且可以從日常生活習慣中看出端倪。
哪怕你與這些人並不熟悉,也可以發揮「雞婆」(Kaypoh)精神,從一些蛛絲馬跡中看出一二。
以下是紅螞蟻SES偵探社的觀察,拋磚引玉博君一笑,如果對號入座,純屬雷同。
一、咖啡店

新加坡組屋區有不少菜販攤位,售賣平民美食。(新明日報)
新加坡組屋區的咖啡店,絕對是臥虎藏龍的風水寶地。
新加坡人在組屋區活動時,一般不太注重穿著,但千萬別被那些穿著人字拖短褲T恤下樓打包或吃飯的人騙了。他們當中,很可能就隱藏著中高SES人群。
如何辨認呢?大致可從以下幾方面看出來。
在菜飯攤,會不假思索點魚肉和蘇東(魷魚);
在煮炒攤,下單點螃蟹、蒸魚或者炒帶子等「大菜」;
在西餐檔口,面不改色一開口就點Wagyu(和牛)牛排。
原因很簡單。上述菜色都是各攤位最貴的菜品。
紅螞蟻剛踏入社會時,曾有過「慘痛的經歷」,就是很不明智地在菜飯攤位點了一塊掌心大小的煎魚和一些蔬菜,結果付了9.7新元(下同),轉身那一刻就開始心痛,自此認識到什麼叫「獅城魚貴」。
現在只要在菜飯攤聽到攤販溫馨提醒說:「這個是魚肉,一片5塊錢哦」,然後排在前面的男士或女士不假思索再三確認說「沒問題,給我來兩片」時,就知道他或她肯定是小區中的土豪。
煮炒攤位的海鮮菜肴一律都按斤和時價計算,雖然比餐館便宜許多,仍免不了需花費數十上百元。
西餐攤位更不用說,一片薄薄的和牛牛排價格都在25元以上。能面不改色點來吃的,肯定不缺錢。
二、超市

價格不菲的哈密瓜和干柿子。(Don Don Donki臉書)
新加坡除了購物商場多之外,大型超市也多。如何看出超市裡哪些顧客是中高SES人群呢?紅螞蟻給你提供幾大線索:
走進超市後,會走去有機(Organic)食品角落選購食材;
面不改色拿起進口水果,如櫻桃、草莓、水蜜桃、哈密瓜、柿子、巨峰葡萄、紅色奇異果,連價格看都不看,就直接放進籃子裡;
買三文魚和燻肉火腿時,直接跳過本地品牌,只選進口牌子;
買日本和牛一點都不手軟;
購物籃里找不到一件超市自家品牌(house brand)產品;
在本地日本超市裡,那些籃子裡裝滿一盤盤切片鮮肉準備涮火鍋的人;
會主動光顧超市的游水海鮮部門,買龍蝦和螃蟹;
會主動走進海鮮專賣店買冷凍鱈魚、帶子和雪蟹腳;
會主動光顧肉類專賣店(Butchery)。
買食用油只買橄欖油。
上述清單中,隨便一種食材,價格都是同類普通食材的兩倍甚至三倍以上。
例如進口櫻桃一公斤30多元、草莓一箱上百元、干柿子一箱88元、水蜜桃兩個23元、哈密瓜一個40元、巨峰葡萄一串60多元等。
誰敢告訴紅螞蟻這些顧客並非中高SES人群只是比較注重健康,你肯定是個騙子。
三、辦公室

用手機應用呼叫私召車服務。(海峽時報)
在工作環境中,總會有一些同事明顯生活過得非常小資,明明已經晉升到中高SES地位卻依然喊窮。
紅螞蟻說的不是那些開名車、拿名包、穿名牌衣服的同事,而是在不經意中流露出以下幾種生活習慣的人。
每天上下班都會坐私召車出入,即使目的地只在一公里外,也甘願花10元打車過去;
每天一杯星巴克咖啡在手,或每天點一到兩杯泡泡茶;
明明走出辦公樓就能打包食物,還是會使用外賣送餐服務;
不再留意或查看月薪哪天進帳;
不再抗拒出席紅白事;
會主動分享自己半夜肚子餓時,跑去海底撈美餐一頓;
每次拿年假,必定會出國,而且是出遠門(還因帶年幼孩子出行,不得不用航空里程積分換取商務艙機票)。
蟻粉身邊是不是就有這樣的同事?
這些人的共同點就是:給50新元白金或一兩百新元的婚宴紅包,已不再是「割肉之痛」。只要一個月不要太多次,基本都在可接受範圍。
四、另類
紅螞蟻還見過兩種另類「新加坡上等人」消費方式:
刷信用卡時完全不查看帳單;
每個星期都會買貓山王榴槤來大快朵頤。
這裡面有你嗎?
紅螞蟻在蟻窩中七嘴八舌討論後,發現身邊的人幾乎都有一些「對號入座」,而且不少人也的確過得比以往好。
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那些真正社會經濟地位超高的有錢人和真正上等人,或許根本不屑出入咖啡店和超市,他們的世界只有雲才懂。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社會經濟地位」狀態。至少證明,你目前生活中已經很多東西都不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