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位元組跳動在新加坡總部的員工收到了一條通知,要求中國籍員工向國內報稅。這個消息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許多員工擔心自己需要繳納兩份稅。
CRS到底是什麼?為何能讓一百多個國家稅務聯動?

1、什麼是CRS?有哪些國家加入?
共同申報準則(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簡稱CRS),又稱「統一報告標準」。
CRS的提出者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也就是OECD(經合組織)。而概念是來自美國的美國海外帳戶稅收遵從法(FATCA)。
舉個簡單例子,比如說我們中國人有一天去了英國,存了一筆錢,而且很可觀,那麼英國的銀行就有義務把中國人存款的信息金額披露給中國國家稅務總局,這就是信息交換。
根據中國國家稅務總局2025年5月發布的數據,目前已經有119個國家和地區加入CRS計劃。

圖/來源於pexels網
將被交換的信息包括:
①覆蓋的海外機構帳戶:幾乎所有的海外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信託、券商、律所、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各種金融投資產品的投資實體、特定的保險機構等。
②覆蓋的資產信息:存款帳戶、託管帳戶、有現金的基金或者保險合同、年金合約,都要被交換。
③覆蓋的個人信息:你的帳戶、帳戶餘額、姓名、出生日期、年齡、性別、居住地,都要被交換。

2、位元組跳動新加坡總部員工需向中國報稅
今年1月,位元組跳動在新加坡的工區員工收到了一條通知,要求中國籍員工向國內報稅,否則可能會影響RSU回購
為了確保員工能夠全面參與回購,位元組跳動要求需要納稅的員工出示納稅證明。所欠稅款將由公司以等值的限制性股票單位持有。
位元組跳動還表示將向受影響的員工提供最多兩年的補貼,但並未具體說明這些補貼是否足以彌補稅收差異帶來的損失。

圖/來源於位元組跳動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這並不是說需要繳納兩次個稅。關鍵在於比較所在國家和中國的稅率。如果新加坡的個稅低於中國,那麼只需要補繳稅差。目前,新加坡的個稅大約在15%到24%之間,是低於中國的。
關於居民身份的定義,如果在中國有住所,無論在國內居住多少天,都需要在國內報稅。如果是無住所個人,且在境內一年習慣性居住少於183天,則可以免繳。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住所不僅僅是指名下是否有房產,還包括戶籍、婚姻等關係。
依法納稅是法律規定的義務,如果向新加坡人力部投訴,相當於主動暴露自己的不合規行為,不建議這樣做。
新加坡作為許多中國企業的區域中心,吸引了眾多尋求進軍東南亞和全球市場的企業。阿里巴巴、騰訊、拼多多以及Shein等科技巨頭和初創公司都在新加坡設立了辦事處。較低的稅率成為了新加坡吸引中國工人定居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中美都是全球徵稅的國家,即便是被美國企業僱傭的中國籍員工,如果符合納稅居民標準,也需要在國內報稅。
總之,大家還是應該依法報稅,不要因小失大。

3、被追稅不可怕,怕的是隨機性
目前表面上看起來是從紅籌海外上市公司的股東、實控人、股權激勵的高管,或者從有37號文登記備案的、或者有ODI境外投資的企業家或者企業開始被關注和約談。不知道背後是否調用和依據了CRS交換回來的信息。
無論如何,從企業家的角度而言,不管稅務機關打通了多少環節、掌握了多少信息、梳理了多少邏輯,過去這些年海外收益沒申報沒交稅對多數人而言可能是大機率事件,誰被約談和問詢了都會心裡發虛。
CRS,是一項非常簡單,也非常複雜的法規。其核心是透明穿透,即穿透最終的權益者身份,讓他們不能再用離岸等方式,來避開居住地的納稅要求。
CRS法規提出,不管你是什麼樣的架構,都要你穿透,讓你向祖國申報,你的最終受益人是誰,希望你的稅務信息是透明的。
各國是從2014年開始陸陸續續簽署這個法規的。有些國家簽署較早,有些則簽署較晚,中國屬於後者。目前,已經簽署的國家或地區已達119個,富人們比較熟悉的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新加坡、澳洲、紐西蘭、加拿大及整個歐洲,都在簽署國之列。
CRS針對的是納稅人,針對的是你在哪個國家納稅。舉個例子,你是中國納稅人,那麼,你只要在這上述119個簽署的國家或地區有金融帳戶,這些信息就會自動的每年申報給中國的稅務當局。
再比如,你是在中國香港納稅的納稅人,中國大陸就會把你在中國大陸所有金融機構裡面的金融資產信息,自動的每年一次發送到中國香港稅務當局。

圖/來源於pexels網

4、富人面臨的8大疑問
Q1:CRS覆蓋哪些類型的海外機構帳戶?
A1:幾乎所有的海外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信託、券商、律所、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各種金融投資產品的投資實體、特定的保險機構等。
Q2:哪些類型的資產信息將被交換?
A2:存款帳戶、託管帳戶、有現金的基金或者保險合同、年金合約,都要被交換。
Q3:哪些個人信息將被交換?
A3:你的帳戶、帳戶餘額、姓名、出生日期、年齡、性別、居住地,都要被交換。
Q4:海外公司的銀行帳戶會受影響嗎?
A4:海外公司的銀行戶口當然會受影響。
Q5:海外保單是不是屬於被交換的範圍?
A5:具有現金價值的境外保單均屬於交換範圍。中國明確規定,個人每年只有5萬美元外匯額度,那麼,是否會請你說明這個錢如何出境的,是否會有懲罰性的東西?這都是未知數。
Q6:海外家族信託裡面的公司帳戶會受影響嗎?
A6:海外家族信託裡面的公司帳戶會被CRS覆蓋。屆時,將根據信託架構內的該公司的稅收居住地和信託受益人的稅收居住地分別進行信息彙報,最終是彙報給中國大陸稅務當局。
Q7:被要求交換的對象,是依據帳戶持有人稅收居住地還是戶口所有人的國籍?
A7:CRS是根據帳戶持有人稅收居住地而不是戶口持有人的國籍來作為依據。CRS針對的是,你應該在哪個國家納稅,你的金融信息就會被發送到你應該納稅的國家。
Q8:我有海外戶口,如何確認政策對我是否有影響?
A8:如果你有海外帳戶,肯定會受影響,你的金融帳戶信息將會被彙報給經確認的應納稅所在地的稅務當局。

圖/來源於pexels網

5、CRS之下的5個選擇
面臨即將到來的CRS,中國投資人到底該怎麼辦呢?在我看來,基本有以下五個選擇:
選擇1:被動等待。
在離岸有那麼多的金融帳戶,過去又已通過各種方式將資產轉移海外。2018年開始,中國稅務當局是肯定要知道這些信息了,那就希望中國政府沒有執行力,執行起來非常慢。
選擇2:主動關閉離岸帳戶。
主動將自己的離岸帳戶都關閉,讓金融資產返回中國大陸。期待稅務當局手下留情,如果要懲罰的話也是輕一點。
選擇3:轉移離岸帳戶。
將這些離岸帳戶轉移到一個不被CRS覆蓋的地方。對中國客戶來說,目前有兩個地方比較熟悉也比較放心,一是美國,二是台灣。台灣目前還沒有簽署CRS,但明年簽署CRS的可能性很大。
選擇4:區分清楚必須申報和不必申報的資產。
CRS體系下,只有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有現金價值的金融資產,才需要申報;不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如不動產、藝術品、貴金屬等均不需要申報。這對於資產披露與保護比較關鍵。
選擇5:調整信託架構。
實行CRS的情況下,在境外的資產還是需要設立信託架構。目前,對於一般受託人有三種類型,分別是個人、獨立信託機構、私人信託公司。

圖/來源於pexels網

6、富人出海,如何正確進行稅務規劃?
按照現在這個趨勢和徵稅把握的尺度,錢不那麼多的可以選擇徹底躺平,無法躺平的就只能在更加謹慎和保守的框架內進行規劃、或者對已有舉措進行調整。
第一,海外資產依然要有。
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籃子不放在一輛車上,這是最基本的平衡各種風險所必須的。
第二,海外資產的持有結構不能再簡單粗暴。
是公司的話,公司是否應該做一些商業實質、怎麼做;是信託的話,要看看信託會不會因為安排不當、被直接穿透徵稅;除了公司和信託外,還有沒有其他辦法?
第三,做正確的身份規劃。
對中國人而言,能拿護照也能住還稅低的地方就兩個:
香港和新加坡,但拿護照前者要七年,後者至少也要五年,是不是等得起?等得起拿哪個?前者是中國的一部分,後者男孩子要服兵役。
那麼,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這些呢?他們稅的因素要提前考慮進去,因為可能所得稅比中國還高、還多了遺產稅等代際傳承稅。買護照也可以,加勒比海還是馬爾他?
又或者什麼喬治亞、土耳其呢?能說走就走的話,歐洲的黃金居留簽證也不是不可以,葡萄牙比希臘好。身份規劃不是一定要走,而是在不確定性加大的情況下,多個選擇總是更優的。
第四,完成是否註銷中國戶口放棄中國國籍的思考和心理建設。
如果稅務上不會更加激進,只要有戶口就全球徵稅的話,中國國籍還是繼續保留比較好。
第五,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調整。
根據稅收監管的發展,動態調整是否需要更加嚴格管理自己在哪個國家居住多久、保持多少資產和家庭的聯繫,因為這些因素均會影響稅收責任和負擔。

圖/來源於pexels網
隨著CRS機制的推進,海外資產的「隱身術」正在失效。企業或個人出海,如何進行合理的財稅規劃,值得思考。
註:參考資料來源於中國國家稅務總局,OECD(經合組織),位元組跳動,綜合公開新聞報道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