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民路的這個建築工程,本周被眼尖的網民發現。(海峽時報)
作者 許耀泉
新加坡的政府組屋到底是不是人們所負擔得起的,相信是新加坡人可以爭個沒完的話題,但有一點幾乎是肯定的:
新的預購組屋多半會受買家歡迎,尤其是在成熟組屋區興建的預購組屋,每間都有好幾人搶著要。
建屋發展局或許是基於這點,自2011年5月起就改變了等到訂購量超過七成才招標興建預購組屋的做法。
但分析師指出,這個做法一向只限於登加和蔡厝港等非成熟組屋區的預購組屋項目。
因此,當網民發現碧山一帶的新民路出現建屋局建築工程,並將照片上載到網上論壇時,很快就引起本地媒體的注意。

工地告示牌顯示,興建中的公共住房項目,包括984個組屋單位、頂樓花園等公共設施、多層停車場和涼亭等,預計於2027年第二季度竣工。(海峽時報)
被眼尖的網民「抓包」的項目,位於新民路第22、25和26座組屋之間。
分析師認為,建屋局「反常」地在碧山這樣的成熟組屋區提前興建預購組屋,能縮短申購者的等候時間,更快滿足國人的住房需求。
但新民路這個項目的需求說不定會高出尋常。

1988年,新民道有945個組屋單位竣工。(谷歌街景截圖)
接受《海峽時報》和亞洲新聞台訪問的房地產分析師指出,新民路一帶最後一次興建新組屋是1988年,當時新民道(Sin Ming Avenue)有945個組屋單位竣工。
合登集團高級研究主管李思德因此預測,該項目的申購率可能因為潛在需求而介於2到4——換句話說,就是每間組屋有兩個到四個人搶購。
綜合其他分析師的看法,該項目的地點可能進一步推高需求,原因有兩個:
公教中學和愛同學校等名校,以及碧山-宏茂橋公園,都在附近;
項目周邊缺少新的預購組屋項目,附近地區(如湯申路上段、碧山、宏茂橋、瑪麗蒙和倫多)私宅價格又偏高。
分析師也預計,該項目可能在建屋局2023年11月或2024年2月的預購組屋銷售活動中推出,房型則預計包括二房式靈活單位、三房式與四房式組屋。
至於大家最關注的一點——價格,李思德預測,該項目的四房式組屋售價應該介於52萬5000元到65萬元之間。
相比之下,新民路一帶的四房式轉售組屋儘管屋齡已經超過30年,目前仍介於60萬元到75萬元之間。
建屋局這次在成熟組屋區提前興建預購組屋,相信是當局為了從今年到2025年完成10萬個組屋和私宅單位的部分策略,當局此舉能不能緩和房地產市場因冠病疫情而供需失衡的現象,有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