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長陳振聲在研討會上與學校領導和教育工作者探討如何打造面向未來的教育。(圖源:網絡)
新加坡教育部9月20日在常年的工作計劃研討會上宣布投入6400萬元,於2024年4月推出學校「白色空間」及食堂改造補助金。除了將重建或翻新的學校,所有中小學、初級學院和勵仁高中都可申請。學校可利用這筆補助設室內農場、創客工作區,或在食堂打造閱讀角落等。
根據學校的情況如學生年齡,每所學校可獲得的資助額約介於17萬元至27萬元。教育部2024年1月起也會提供額外資金,資助學校購買新的器具與配備,如移動式桌椅和LED螢幕,這筆資助的詳情有待公布。
教育科技總藍圖2030添加AI工具輔助學習
教育部在活動上也推出「通過科技促進教育轉型」教育科技總藍圖2030,在之前藍圖的基礎上,繼續推動教育轉型,包括藉助新科技優化學習、加強學生的數碼素養。教育部指出,英文學習反饋智能助理為學生的寫作提供語法等基本反饋,讓教師著重在鍛鍊學生更高層次的技能,如創意表達。簡答題反饋智能助理根據學生的回答提供基本反饋,教師可在這基礎上修改並提供更詳細的評語。
教育部長陳振聲在研討會上與超過1600名學校領導和教育工作者探討如何打造面向未來的教育。他在會後受訪時說,要繼續優化教育素質,學校須多加善用新科技來輔助教學,以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更有效地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
按學生不同需要開展針對性學習項目
陳振聲也希望,在現有資助以外提供學校「白色空間」及食堂改造補助金等補助,可鼓勵學校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針對性的學習項目,添購所需的配備。「我期待這能催化更新、更好的點子來照顧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教育部為此將成立教育夥伴聯繫辦公室為學校「牽線」,協助校方與業界和社區夥伴建立協作項目。其他計劃包括更新2010年推出的「21世紀技能」框架,更著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公民素養等。
善用科技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但教師也得繼續保持「人性化」(high touch)的教育方式,照顧學生的身心需要,這些不能被科技取代。「不是每堂課都利用資訊科技,尤其在小學,我們也通過面對面的分組活動,讓孩子與同學溝通、建立社交能力與價值觀等,這些也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