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新推出私宅項目減少,但組屋轉售市場蓬勃,帶動非有地私宅轉售價連漲兩個月。
國立大學房地產與城市研究院(IREUS)星期四(9月28日)發布的8月非有地私宅價格指數(NUS SRPI)預估數據顯示,非有地私宅整體轉售價比環比上升0.7%,但轉售交易量下跌8.2%。
以地區分布來看,不包括小型公寓的中央區私宅轉售價,環比增長0.8%;不包括小型公寓的非中央區的私宅轉售價增長0.7%;小型公寓轉售價則起0.3%。
報告也修正了7月份的私宅轉售數據。修正後,7月非有地私宅整體轉售價格環比上升1.1%,高於此前預估的1%增幅,7月轉售交易量則環比上升1.8%。
國大房地產與城市研究院院長錢文瀾教授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私宅轉售市場在政府於4月推出新一輪降溫措施後放緩。他說:「從觀察到的轉售價格和交易量來看,市場已趨向平穩。儘管目前經濟面對未知數,但新加坡的政治穩定,治安良好,私宅需求仍然存在。」
54個百萬組屋轉手支撐私宅轉售市場
合登集團(Huttons)執行長葉潤明指出,8月破紀錄地有54個百萬組屋轉手,為組屋提升者提供購買私宅的資金。「展望未來,蓬勃的組屋市場或能繼續支撐私宅轉售市場,新永久居民和新公民也有購買需求。不過,經濟前景不明朗和利率高企將抑制私宅轉售價進一步上升。」
大亨房地產網站(MOGUL.sg)首席研究師麥俊榮也說,7月的1.1%增幅不能持久,小於1%的增幅才可持續。
國大數據顯示,過去一年,私宅轉售市場買家當中,新加坡人占74.2%、永久居民約占21.6%、外國人則占3.9%。
大亨房地產網站提供的數據顯示,8月的私宅轉售量同比下跌23.4%,其中外國買家跌幅顯著。2022年1月至今年4月,外國買家每月平均購買36個轉售私宅單位。6月到8月,外國買家每月平均購買的轉售私宅單位減少至不到20個。
麥俊榮指出,近期打擊洗錢的舉措並不會影響外國買家的買氣,新一輪的降溫措施才是主因。此外,經濟前景不明朗、借貸成本高企,也導致投資意願減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