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島國很多,新加坡卻創造了奇蹟
飛機緩緩地降落在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濕熱的空氣和著海風徐徐吹來,我感到格外的清爽。坐上汽車,穿行在潔凈的馬路上,車窗外,陽光明媚,高大的熱帶雨林,鬱鬱蔥蔥,一簇簇鮮花開放著耀眼的光彩。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其實是一個城市國家,就在這塊彈丸之地,新加坡人民卻創造出了許多世界奇蹟,成為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我沿著繁華的烏節路走去,天空忽然飄起了小雨,如同瓷器一般白凈,街景變得更繁華,更漂亮了。我仔細地欣賞著街道兩旁雄偉華麗的建築,心裡不由自主想著新加坡傳奇的發展經歷。

我最早認識新加坡應該是從讀世界史華人下南洋的時候。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華人移居海外歷史悠久,每個朝代都有大批華人離鄉背井漂泊海外。南洋與中國毗鄰成為中國尤其是東南沿海移民遷徙的首選之地。隨著海外貿易繁榮,唐代以後,華人到東南亞尋找機會不斷增加,這種遷徙浪潮史稱「下南洋」。
新加坡是一個移民國家,雖然先有英國人統治,後由馬來西亞管轄,還是在1965年8月9日獨立的新加坡,儘管新加坡曾經奉行「馬來人之上」的種族歧視政策,以馬來文化為主體,但是,華人始終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新加坡全國人口300多萬,華人就占了90%。據說,在馬來西亞,70%的中小企業被華人擁有,其中包括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行走在新加坡,幾乎都可以看到當年華人下南洋時留下的奮鬥足跡。中國城被稱為「牛車水」,因為早先華人以牛車拉水來清掃街道。如今的「牛車水」是現代購物中心、各色小販和百年老店毗鄰而居,是新加坡最繁華的商貿之地。在「牛車水」隨處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細膩的文化特徵。我們不能說東南亞經濟發展全部是華人的功勞,但華人在近代東南亞的歷史上確實書寫了重要篇章。
當然,新加坡華人不是中國人,但是,在新加坡的華人,在他們的血液里,似乎天生就有一種中華民族特有頑強的韌性。不論在英國殖民時期,還是被日軍占領的艱難歲月,新加坡在一次次戰火中經歷著一次次被摧毀的浩劫,而新加坡卻總是在廢墟上又重建了起來。可能對於一個曾經是移民的華人來說,能夠在美麗的馬來半島上安居生根,這是上帝對於華人的一種莫大的恩賜。

細雨綿綿,我沿著新加坡河追尋到了大海。站立在海邊鬆軟的沙灘上,往北望去,朦朧的海岸線上矗立著幾棟高樓。導遊說,那就是馬來西亞,海峽的那邊就是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就被這些窮國包圍著,東南亞老百姓都把錢存到新加坡來,引起周邊國家的強烈不滿。前些年,新加坡填海建煉油廠,從馬來西亞購買沙子,可是填海計劃還沒有完成,馬來西亞就單方終止供沙合同,導致新加坡經濟巨大損失。2005年李光耀先生訪問中國,面對改革開放後崛起的中國,感慨地說,新加坡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始終把中華文化作為基礎教育。李先生不得不承認,在利用了世界優勢教育資源和人才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失根」現象。世界上新加坡與中國的血緣關係恐怕比經濟格局更難打破。據說李光耀先生每天堅持研習漢語,並倡導儒家思想,使中華文化得到延續和發展,在新加坡多元文化中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華。

漫步在新加坡街頭,細雨洗過的街道,光鑒照人,乾淨得令人咋舌。新加坡的乾淨不僅舉世聞名,似乎也已經內化到島國人的血液中,成為一種愛護和自豪的底線。從計程車司機的言行中,我明顯的感覺到那種自覺和驕傲。哪怕隨意扔一個菸頭,吐一口痰,都會罰得你痛心疾首,後悔莫及。現在新加坡仍然保留著對行為犯罪的鞭刑和絞刑。任何公民,包括強勢國家的公民到新加坡,觸犯了法律,都會讓你嘗嘗鞭刑的皮肉之苦。很大程度上,嚴厲的處罰改變了人們的行為習慣,讓新加坡的城市面貌變得更加整潔,更加有序。在這裡,要描述新加坡的乾淨,似乎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用纖塵不染、窗明幾淨來形容,都不能表達其乾淨的程度。新加坡的乾淨,表現在各個角落,處處都讓人可以感覺得到的潔凈和衛生。透明的天空,艷麗的花木,整潔的街道,連洗手間都散發著迷人的香味。新加坡所到之處,無論你站在哪裡,呈現在眼前的總是賞心悅目,煥然一新的畫面。
縱觀世界歷史,城市國家幾乎都很難維持太久的繁榮,新加坡卻創造了奇蹟。我站在波浪橋上,碧空如洗,一道明亮的彎彎的彩虹,從遠處的海面起,一直橫跨到新加坡河,新加坡就像一顆明珠鑲嵌在東南亞的南海,熠熠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