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針對疫情後住房市場的挑戰,通過推行降溫政策和加速組屋交付,有效平衡了供需,穩定了房價,體現了其對民眾住房需求的關注和回應。
1. 疫情引發的供應鏈挑戰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加坡的住房市場也未能倖免。
預購組屋(Build-To-Order, BTO)的工程進度因疫情而受到嚴重延誤,這直接影響了新房的供應量。許多准房主轉向了轉售市場和私人住宅市場,尋求替代方案。
據《聯合早報》報道,轉售組屋價格在2021年達到了12.7%的增長高峰,2022年仍高達10.4%,直到2023年增長率才放緩至4.9%。這一趨勢引發了公眾對住房可負擔性的廣泛關注。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解決預購組屋延遲交付、高申購率,以及轉售組屋價格高漲等問題。隨著住屋問題改善,議員今年對國家發展部提出的修正動議顯著減少。(檔案照片) 來源:聯合早報
2. 政策反應與公眾關切
面對住房市場的這些挑戰,國家發展部成為了公眾討論的焦點。
2022年和2023年,國會對國家發展部提出的修正動議數量激增,顯示出公眾對住房問題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在議員的辯論中,預購組屋(BTO)和轉售組屋(resale)成為了熱門話題,反映了市場對這兩個領域問題的關注。
為了應對住房市場的這些挑戰,政府實施了一系列降溫措施。
其中包括規定私宅屋主在賣出房產後必須等待15個月才能購買轉售組屋,以及推出組屋分類改革等政策。這些措施旨在緩解市場的過熱現象,提高住房的可負擔性。

來源:海峽時報
3. 市場反應與前景
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和延誤的組屋項目逐漸交付,住房市場開始出現積極的變化。
2024年,國家發展部在開支預算辯論中面臨的批評有所減少,議員提出的修正動議大幅減至47個,關鍵詞「BTO」出現41次,比去年少一半,「resale」有九次,較去年減了八成,顯示出市場對政府應對措施的初步認可以及市場情緒的改善和對未來住房市場的樂觀預期。
參考資料:
1. 住房問題趨緩 國家發展部修正動議減少,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