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樓市繼續火熱,發展商求地若渴,但過去兩年備售名單地段提供25次勾地機會,只有一幅地段成功被勾出。
分析師指出,許多發展商有意增加土地庫存,但考慮到地緣政治不穩定以及利率不斷攀升,因此標地趨向保守,預料下來對備售名單地段(reserved list site)會繼續採取觀望態度。
政府每半年通過政府售地計劃(GLS)提供私宅地段來滿足市場需求,除了必定推出供競標的正選名單地段外,也提供額外的備售名單地段,讓發展商在需要時「勾出」。只有當發展商電請勾地的標地價符合政府最低價格要求時,才會被推出供競標。
根據合登集團研究提供給《聯合早報》的資料,自2021年以來,政府每半年推出約六、七幅備售地段(不包括商業和酒店地段),累積了25次勾地機會。但至今只有濱海景(Marina View)的白色地段被勾出,而且這幅地段僅吸引一方投標,土地尺價相當於1379元,較市場預測低了20%。

橙易產業執行長陳道俊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今年第二季一共有1萬5805個未售出私字單位,與2019年首季的3萬6839個單位相比,減少了57%。今年通過正選地段提供的私宅供應為6300個單位,也遠低於過去年均1萬個單位的銷售量。這意味著,當前地段供應不足以滿足需求,許多發展商仍然有意增加土地庫存。
儘管如此,發展商似乎對備售地段興趣缺乏,兩年來只投標一幅備售地段,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六幅備售地段,沒有一幅被勾出。
對此,陳道俊說:「發展商顧慮的是地緣政治的不穩定以及不斷攀升的利率,因此標地趨向保守和更審慎,而且一日地段被推出供競標,提出申請勾地的發展商就不能以低過勾地價競標該幅地段,即便發展商可能因為經濟變化或政府改變政策轉而想調低標價。」
合登集團高級研究主管李思德受訪時說,申請勾地的發展商往往需要承擔更大定價風險,例如他必須考慮項目推出市場時可能引起的反應,經濟環境和房地產政策都可能決定買家是否有能力和願意承擔售價。發展商也會評估地段周邊是否有便利設施,如果周邊發展不如預期,荒涼一片,他會擔心勾地價可能偏高。
根據市區重建局網站信息,目前,松林B段和兀蘭2道這兩幅備售地段已開始接受勾地申請。其中松林B段是第三次出現在備售名單上。倫多中路、金文泰1道和惹蘭登布樹等另外三幅備售地段,將在今年稍後推出供發展商勾出。
談及這些備售地段被勾出的可能性,李思德認為金文泰1道的地段最有機會被勾出,因為這地段位於成熟地區,周邊有小學至大學,會受買家青睞。加上附近的悅文薈(Clavon)已售罄,錦泰門第(ParcClematis)也售出近99%,發展商推出新項目時,面對的同區項目競爭會減少。
「不過整體來說,我認為發展商應不會對備售地段有所行動,因為下一輪政府售地計劃將在12月公布,政府到時可能推出新地段。也可能把一些備售地段移到正選名單中。加上一連串降溫措施和經濟增長明年放緩的預測,發展商更傾向採取觀望態度。"
政府10月31日推出今年下半年備售名單上的倫多中路地段供發展商申請勾地,分析師普遍認為,這個地段成功被勾出的機會不高。
萊坊(KnightFrank)諮詢部主管陳姳德說,為舒緩成本上漲和風險,發展商可能勾出可建造500個單位以下的較小地段,像惹蘭登布樹這類可建造超過700個單位的較大地段,對他們的吸引力不大。
備售地段反應冷淡,或許令人質疑它的存在意義。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系教授兼城市與地產研究院院長程天富卻指出,備售地段可讓政府衡量樓市「熱度」
他說:「政府利用備售地段了解發展商對樓市動向的看法,如果發展商踴躍勾地,表示樓市行情看漲,反之亦然。
他也說,政府增加土地供應和發展商推出單位的時間點有時滯,當樓市出現泡沫化跡象,政府只利用土地供應來調控樓市走勢,是不會對樓市產生立竿見影效果。備售地段正好起著控制供給時間的緩衝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