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幾乎80%的人都住在組屋裡。而購置一間組屋往往代表著一對夫妻建立家庭的第一步。
但你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一旦夫妻中任何一方去世後,一起購買的組屋單位會何去何從?

大多數人都會以為,組屋會根據你立下的遺囑或新加坡的「無遺囑繼承法令」(Intestate Succession Act),轉交給你的親人。
例如,如果沒有立下任何遺囑,那麼資產的50%將分配給配偶,另外50%分配給子女。

可是!組屋的處理方式並不會完全遵循「無遺囑繼承法令」!

這是因為新加坡大部分的組屋單位都是在「聯名擁有」(joint tenancy)方式下購買的。換句話說,夫妻會以共同申請人的身份購買組屋。
若其中一人去世,無論是否立下遺囑,組屋單位都會自動轉交給還在世的配偶。
在這種情況下,組屋單位的分配就可能不會遵循「無遺囑繼承法令」。

如果想要確保組屋最終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被轉交給自己指定的人,那麼,你在購屋的時候需要考慮另一種方式!
Tenancy-In-Common
在Joint Tenancy計劃下,房主擁有平等的房產份額,而在「分權擁有」(tenancy-in-common)計劃下,夫妻將按照一定的比例來分配房產權。例如,丈夫和妻子可以分別擁有房子的60%和40%。這樣一來,任何一方可以立下遺囑,並明確地說明他們要如何分配自己手頭的這一份房產權。在沒有立下遺囑的情況下,各自份額也將會根據「無遺囑繼承法令」轉交給另一人。

在這種情況下,房子的產權並不會自動交給還在世的配偶。根據「無遺囑繼承法令」,往往會給夫妻共同生育的孩子。但如果這對夫妻恰好沒有孩子,那麼房子的所有權將交給已故房主的父母。
以下為你整理了Joint Tenancy與Tenancy-In-Common兩個計劃的簡單對比:

所以,買房是一件大事,絕對不可以匆忙做決定。畢竟,你在購買組屋時所選擇的購屋計劃,將會影響到未來的房屋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