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茶商公會史話,安溪人打下南洋一片天

2019年10月26日   •   6萬次閱讀

文/謝文哲

「到這裡來的人中,最勤勞的是中國人。每年,當第一艘中國民船在海港出現時,住在新加坡的中國人便乘著小船飛快地迎上前去。他們把小船拴在民船上,讓它拖著走,一邊向民船上的人打聽來自中國的消息。中國民船到達海港內的停泊地時,就在船上搭起篷蓋,一艘艘看起來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房子一樣。中國商人就在船篷底下把他們的茶、絲綢、瓷器賣給市鎮里的商人。」

這是英國人哈·弗·皮爾遜在其所著《新加坡史》中寫下的文字,描述英籍官員萊佛爾斯爵士1819年被當局派往英殖民地新加坡,準備尋找一個可供東印度公司開設貿易站港口,船隊登上廖內島時所看到的情景。在萊佛爾斯的率領下,此後,東印度公司的港口很快在新加坡興建起來並形成集鎮,吸引大批英國商人開始在集鎮定居,到1823年,城裡的英國商行已達到12家。這些英國商行大多從事中國商品貿易,大量收購來自中國的茶葉、絲綢和瓷器,轉運回英國銷售,獲取巨額利潤。受英殖民者影響,新加坡民眾也開始喝茶成風。

早在新加坡開埠之前,來自福建的商人就已經僑居星洲,挑著擔子各處推銷販售來自中國的神奇「樹葉」。清末民初,福建茶商下南洋「討生活」之風盛行,他們大多以家族或家庭模式從原鄉收購茶葉,通過海路運到新加坡,加工包裝後轉銷東南亞地區,因此新加坡是華茶在東南亞市場的重要中轉站。為了解決茶商在海外勢單力薄、茶葉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在新加坡經銷茶葉的福建籍、廣東籍茶商便商議抱團,以維持和增進同業共同利益及矯正營業弊害為宗旨,組建了新加坡茶商公會。

作為新加坡華人社團中歷史較悠久者,也是東南亞地區最早成立的華人茶商組織,新加坡茶商公會至今已有91個年頭,從成立之初的25家會員茶莊,次年又新增12名會員茶莊,至二戰爆發前的44名會員茶莊,可見新加坡茶商公會一經成立,便成為團結海外華僑茶商的重要組織。公會在推動東南亞地區茶葉貿易、維護和促進地方地區經濟發展、推廣茶文化、興辦慈善、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茶道連通深山與南洋

英人統治新加坡前,島上居民僅有馬來人和華人,1819年英人占領新加坡、1824年開為自由港後,馬來亞半島的華僑與馬來人紛紛移植,開墾農田,經營商業。新加坡初開港時,馬來人多於華人,華人約占人口數的1/3;由於華人天性勤勞,英人認為欲迅速發展新加坡,非仰仗華人不可,於是廣事招徠,華人增加迅速,人口反較馬來人為多,占3/4,為東南亞華人人口占大多數的唯一地區。馬來人業農,華人以經商為主,在新加坡有專供華商開店經營的中國街,有專供華僑居住的中國村。華僑中閩籍居多,根據1947年的統計,閩籍居第一,有289167人,占華僑總人口的39.6%。1957年新加坡母語調查結果顯示,講福建話(閩南語)的華僑占30%,較第二位的潮州話多出13%。

閩籍新加坡華僑華人中,祖籍安溪的為數不少。安溪人移居新加坡最早是因為「契約勞工」,英人占領後,由於開發的需要,吸引更多的安溪人移居該地,逐漸形成新加坡華僑社會的安溪社區。安溪社區擁有「安溪會館」,是旅居新加坡安溪籍華僑華人的公益性組織,早於新加坡茶葉出入口商公會註冊成立,會館最初地址在新加坡福建馬車街30號,是一棟三層樓房。

福建安溪是我國著名的烏龍茶之鄉,產茶歷史悠久,制茶技藝精湛,唐宋以來的千年演進中,茶葉品質越來越好,不但產量增加,而且培育出許多新品種。安溪是個山區縣,少有平原可耕種,糧食一向短缺,茶是可外銷的唯一賺錢資源,故民眾很早就在茶的外銷上謀取生路,近代以來,在福州、廈門、泉州、漳州、潮州、汕頭等地開設茶行,進而由航運到台灣。一部分由汕頭經香港出洋,遠銷南洋群島。到1920年,僅新加坡一地就開張十幾家的茶莊。繼後不斷推廣,在馬來亞、印尼、越南、泰國、菲律賓、緬甸等東南亞各國,創立了百餘家茶葉專賣店。

安溪人在上述各地能獲得順利發展的主因,乃由於清末民初地方不寧,土匪遍地,一部分先民為求生存而遠涉重洋謀生,因親友早已分散在南洋各屬落地生根,開基立業。後至者有親朋可依靠,抵後則生活可以無慮。新加坡茶商公會開創之初,租借安溪會館舊址二間屋室,允許會員介紹親朋「借宿」,即合乎此種「傳統」。同時,彼時南洋諸島殖民地政府發現華茶足當熱帶飲料,鼓勵各國商人向中國採辦茶苗植茶。當時荷蘭在印尼,英國在印度、錫蘭、緬甸,法國在越北,所開發之茶園,所種植之茶種,所制茶之員工,可說全部取自安溪、武夷,數量上安溪人最多。加之安溪人族群意識強烈,吃苦耐勞,聰明能幹,故而在南洋各島茶界「一統天下」,由安溪人創立的茶莊茶行林立,傳延數代經營的店鋪商號比比皆是。

鴉片戰爭爆發後,清王朝被迫「五口通商」,開禁海運,得廈門、福州兩大港口開放之便,福建茶葉外貿飛速發展。據海關資料記載,光緒四年(1878)福建茶葉出口達80多萬擔,占當時全國茶葉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福建人素有「下南洋」的傳統,他們臨行之前往往會隨帶家鄉的神明和盛產的茶葉,神明用以作為移民他鄉的精神支柱,飲茶則是世代生活養成的習慣,等待根子扎穩之後,慢慢地便開始通過返鄉探親和親戚往來的渠道,從老家收購茶葉並轉銷東南亞地區。以安溪鐵觀音為代表的安溪烏龍茶,被視為「僑銷茶」,主銷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緬甸等地,被華僑們和當地人視為「奇貨」深受歡迎。

清咸豐年間(1851-1862),安溪新康里羅岩鄉(今虎邱鄉羅岩村)林宏德創製「金泰茶」,由新加坡「榮泰號」總經銷。光緒三十一年(1905),新康里上林東鄉(今虎邱鄉林東村)高銘壬、高銘胞兄弟在新加坡創辦高銘發茶莊,為新加坡最早的安溪茶號。以後又有不少安溪人在新加坡開辦茶行,其中較為知名的有顏惠芸的源崇美茶莊、白心正的白三春茶莊、高雲平的高建發茶莊、林本道的林和泰茶莊、張瑞金的張馨美茶莊等。到1927年,安溪人在新加坡創辦的茶莊茶行共有16家,成為新加坡茶業商界主力。北京大學人類學系教授王銘銘指出,清末民初,「從安溪到廈門,從廈門到南洋,安溪人通過父——子、叔——侄、兄——弟等親屬關係的分支,通過出洋贈禮、回鄉探親等媒介,將安溪深山絕域茶園與南洋廣闊天地的茶道搭建起來。」

成立商團攜手共進

1928年5月3日,震驚中外的「濟南慘案」消息傳到新加坡,獅城華僑一片譁然。經營茶葉的新加坡華商意識到,他們有必要組織成立一個機構,一方面可以在祖國有危難時迅速組織賑濟款項,一方面可對其他同類經營形成的壟斷進行有效反制。在林和泰、東興棧、張馨美、源崇美等商號的發起和組織下,6月23日,「星洲茶商公會」在新加坡正式成立。刊登在9月25日《南洋商報》的《星洲茶商公會成立宣言》雖沒有明確提及「濟南慘案」之事,但從「近者外悔頻仍,統一實由國貨推銷,萬人一志,今不先不後,恰於次日,茶商公會成立,以鑒外侮之頻仍,以慶統一之實現」等內容可知,公會的開創除了「交換智識、聯絡感情」,還倡導遵循商業正軌,推行「價目公平」,確實是在「外侮」這一背景下,希望通過國貨推銷來實現國家的統一和強大。

成立之初,星洲茶商公會有林和泰、高芳圃、張馨美、金龍泰、高銘發、高建發、林金泰、源崇美等25家會員茶莊,其中安溪籍16家。公會正總理林本道(林和泰茶莊),副總理翁朴誠(東興棧茶莊),財政員張瑞金(張馨美茶莊),查帳員魏清正(茂苑茶莊),庶務員顏受足(源崇美茶莊),議員12人(家)。當時安溪會館已成立5年,由於公會主要發起人是安溪人,他們中有好幾位身兼安溪會館的職員,25家會員茶莊中有16家是安溪人,所以便租借安溪會館二樓兩間屋室作為辦公地點,以減少經費開支。這兩間屋子實行規範化管理,允許公會會員介紹剛到新加坡謀生,一時沒有落腳點的親朋好友「借宿」,住宿時間以3天為先限。

隨著來新加坡從事茶葉貿易華僑的日益增多,1939年12月起,星洲茶商公會改名為「新加坡華僑茶商公會」,這名稱使用至1948年5月底。1948年6月起,又改名稱為「新加坡華僑茶葉出入口商公會」,沿用至1960年。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政府成立,90%的新加坡華僑取得居住國公民權,隨著茶商華僑身份向公民身份的轉變,但又顧忌茶葉從中國運輸來新加坡可能造成的影響,1960年3月至1967年12月,「新加坡華僑茶葉出入口商公會」改名為「新加坡華人茶葉出入口商公會」。1967年12月27日公會常年會員大會表決決定,公會名稱中「華僑」二字刪去不用,並授權執監委員會辦理,但不知何故,此議未能履行,一直至1979年。1979年2月14日,在公會召開的特別會員大會上,全體會員表決通過改會名為「新加坡茶葉出入口商公會」(簡稱「新加坡茶商公會」,4月20日新會名獲得新加坡當局批准使用,以後每年4月20日為周年紀念日。5月5日出版的《南洋商報》對此作了報道,「新加坡茶葉出入口商公會」廣為外界所知,並一直沿用至今。

20世紀20年代,新加坡茶商公會成立之前,公會許多會員已經建立起商號,有了自己的店面,茶葉經營從「擔子」轉向「鋪子」,為公會的開創奠定了基礎。儘管有了固定的店面可以經營茶葉,但各商號深知宣傳茶葉的重要性,所以繼續外出推銷、開拓市場,而與之前所不同的是,許多會員已有能力購買汽車,他們在自家汽車的外殼上打出茶葉廣告,走到哪宣傳到哪,大大提升中國茶葉的知名度。1950年9月起,公會通過新加坡「麗的呼聲」廣播,分別用閩南話、潮州話和普通話三種語言,宣傳中國茶文化,10月14日出版的《中興日報》對此做了專題報道。為了在新加坡普及茶葉知識,公會還專門請人撰寫相關文章刊登在報紙上,以推廣中華茶文化。1951年請畢安撰寫《喝茶的故事》、1952年請玉銘撰寫《漫談茶經》,先後刊登在報紙上,對中國人種茶、喝茶的歷史、茶葉產區、茶葉傳播、茶葉貿易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梳理.

新加坡茶葉主要依靠從中國、錫蘭等地進口,然後在本地及周邊地區加工、銷售,因此,產茶地的產量、出口政策以及銷售地區的政策等都直接影響到公會同行的利益。二戰期間,福建輸出海外的茶路中斷。為維護市場穩定,茶商公會出面調控茶價,決定自1940年7月21日起,盒茶每盒不得低於1元以下;箱茶售價每箱不得低於8元以下;自8月1日起,盒茶每盒加價4角,四兩包箱茶每箱加價2元,其他各茶亦酌情加價。此後,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1954年、70年代初,公會又根據福建產區茶葉的豐歉情況,採取實質性措施,及時對銷區進行市場調控,努力規範茶價,防止惡性競爭,並將茶葉成本在《星洲日報》《中興日報》《南洋商報》上公布,引導民眾消費。同時成立市場調查組,對會員茶莊經營的茶葉質量進行監督,如發現會員有銷售劣貨行為,給予除名處分。

1952年,印尼為了維護本地商業利益,禁止外茶入口,對公會會員生意影響不小。經公會出面並請中華總商會交涉,印尼准將茶類照常許以入口。1958年,吉隆坡政府準備對進口茶葉提高稅收,公會聞訊大力交涉,維護新馬等地茶商的共同利益。

20世紀80年代,由於茶粉價格上漲,某些茶粉商通過茶粉摻色的辦法牟利,新加坡茶商公會多次聯合吉隆坡、檳城等茶商,多次組織商討如何杜絕茶粉摻色。

1983年,《南洋商報》出版「生活叢書」,由林金泰茶莊林文治(林慶年侄兒)攔寫的《中國茶與功夫品藝》書列入叢書刊行,該書第一次系統介紹中國(福建)工夫茶的起源、品種、產區、品飲式法、市場銷售及品茗條件、方法,對華人飲茶日常習慣及其藝術的傳播不遺餘力。林文治祖籍安溪虎邱,虎邱是名茶黃金桂的發源地,對於家鄉名茶,林文治更是傾注熱愛之情,在書中美贊:「羅岩新秀味帶奇,別具風格世上稀。百十年來第一美,同好高興我痴嗜。」對海外華裔漸漸流行的喝咖啡洋茶及其他汽水飲料,林文治憂心忡忡,「這豈非民族文化藝術一大損失?」呼籲發揚光大「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這一份飲藝遺產。」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新加坡茶商公會還經常舉辦與茶葉相關的展覽,主辦「茶與康雅生活」座談會、「中華無我茶會」,舉辦各種茶藝講座,交流生活味。2000年10月、2003年1月,參與組織「亞洲咖啡與茶市場展銷會」,吸引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參展,對該地區茶葉市場開拓、茶文化推廣做出重要貢獻。公會還與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新加坡安溪會館、新加坡南洋大學、中國茶葉公司、吉隆坡茶葉公會、檳城茶葉公會等社團組織,有密切的交往,參與地區公益慈善事業建設,在新加坡華人社會中具有很高的影響力。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472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