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正走在疫情後經濟迅速復甦的路上。
各種各樣的好消息接踵而至!

上周中國科技企業三巨頭——騰訊、阿里、位元組跳動都不約而同傳出投資或者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的好消息。
重磅新聞又刷屏了朋友圈
新加坡蟬聯
全球最智能城市榜首!
全球唯一
AAA等級的智能城市!

此項評選由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IMD)舉辦,已經是第二屆了,也是新加坡第二次拿第一!


(前40名城市,點擊看大圖)
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別是:
新加坡
芬蘭的赫爾辛基
瑞士的蘇黎世
紐西蘭的奧克蘭
挪威的奧斯陸
對於「智能城市」這個頭銜,有些人可能感到不屑。
新加坡最經常被懟手機支付還在路上,網速不夠快等等。
但是,智能城市這個定義的範圍,遠遠比這些要寬泛、深刻得多。

評選中,「智能城市」定義:
為能在政策和日常生活中有效採用科技,為居民帶來諸多利益,同時減少城市化帶來的弊端。
簡單來說,就是科技讓你在城市中感到舒服。

在新加坡,「生活得舒服」是一種主觀感受。
但細想之下,這樣的感受是城市的種種配置所帶來的。

我們愛帶孩子去商場逛,其實是因為設施到位了,逛的舒服。

我們愛開車出門,因為路上不怎麼堵車,道路規劃順暢。

我們愛上了去圖書館,因為借書還書方便之極。
新加坡公共設施好不好,電子政務快不快,應用科技的場合有多少,大家心裡都有數。
充滿關懷的科技 Singapore 新加坡的城市科技可能不是最尖端的,也不是最酷炫的,但一定是充滿人文關懷的。
在城市科技發展下,老人、孩子、弱勢群體不會被遺忘。

現在幾乎所有的公交車,都有可以供殘疾人輪椅停靠的地方。
新加坡的所有組屋HDB,不管是70年代還是80年代的,看起來非常陳舊的組屋,陸續也全部配備了電梯。

哪怕只有3層高的樓,考慮到老人孩子的出行方便,一樣有電梯。
有人吐槽新加坡的地鐵修得慢,但是慢工出細活。
對於殘疾人、盲人來說,獨自搭乘地鐵沒有任何問題,升降電梯、盲道 、列車上的相關設施一應俱全。


路邊貼心的人行設施,讓老人孩子放心過馬路。


新加坡新建的老年社區、居民聯絡所,從來都不吝嗇於花錢配備科技設施。

細節見功夫
Singapore 新加坡的科技從來都不是拿來賣弄或者炫耀,是真真實實服務每一個市民。
在你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都有科技。
都說洗手間是一個城市的文明象徵。在洗手間的科技配置上,新加坡是絕對捨得花錢的。

最近新開的商場或者翻新的商場,我們發現科技感滿滿!
感應水龍頭是名牌的,洗手間的干手機已經配置上了而且很多還是戴森。

對,就是那個吹風機賣到幾千塊錢的戴森。風力超強,吹一下就乾了不知道省了多少紙。
商場的馬桶幾乎都用上了感應沖水,再也不擔心忘記。
更不用說新商場裡面全都有母嬰室和配備自動門的殘疾人專用洗手間。

在一些公交車站,等車的時候還有習習涼風吹來。

在巴士上手機沒電了,充電口就在身邊。
讓老人家也跟上腳步
Singapore 老人家,是如今智能社會最容易被遺忘的人。
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這些年輕人看起來輕而易舉的事情,對老年人來說並不容易。

新加坡在邁入智能城市的時候,「銀髮族」是重點培訓對象。
為幫助老年人掌握數字技能,新加坡政府專門成立數字轉型辦公室,並宣布招募1000名「數字大使」。

這些「數字大使」走進小販中心、咖啡店與菜市場等,向攤販和年長顧客推廣電子支付。
目標是在一年內讓全國約1.8萬名攤販開通二維碼支付。

還有政府補貼的,各種大大小小專門為老年人培訓數碼技能的課程。
其實新加坡政府早在2007年就推出「銀髮族資訊通信計劃」,幫助老年人學習新科技。
保證智能城市實現的時候,誰也不被落下。

機器人為你服務
Singapore 新加坡除了接地氣的科技設施,也有看起來很炫的機器人。
疫情期間,新加坡居民在碧山宏茂橋公園進行健身鍛鍊的時候,看到亮黃色的波士頓動力機器狗。

自信地走在公園路上,反覆播放要居民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的提醒信息。
一些商場裡面也用上了機器人售賣機。

去年妝藝大遊行的時候,警察局的機器人出動維持秩序。

餐廳,食閣,偶爾可以見到收盤子的「萌娃」。

科技讓城市更美觀
Singapore 新加坡的智能、科技從來都不是孤立的,不但有人文關懷,使我們生活出行更方便,還讓城市變得更美觀。
全島的鬱鬱蔥蔥,因為自動洒水設施遍布。

濱海灣花園很美,把種滿世界各地花卉的花園搬進室內,溫控、濕度都要恰到好處,是不是科技感滿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