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怎麼崛起的

2022年11月28日   •   5130次閱讀

今年以來,新加坡又多次成為討論的話題。

一個國土面積僅733.1平方千米的小國,吸引著無數跨國公司前來開設辦公室。根據畢馬威的研究,近二分之一的跨國公司將亞洲總部設在新加坡。

同時也吸引著眾多富豪前往,其中華人占據半壁江山。新加坡的首富名單已經多次被華人刷新。如今是邁瑞醫療的董事長李西廷再次蟬聯新加坡首富。

對於個人或者企業暫且不論,僅從國家角度來說,新加坡應該是贏麻了。

李光耀接手新加坡的時候人口只有200萬,到今天有500多萬。

從一個一窮二白,沒有土地沒有人口的地方,新加坡是如何發展成如今的國際大都市?

為何一個彈丸小國能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它是如何從世界裡脫穎而出的?

新加坡生存簡史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其主島位於馬來半島的最南端、馬六甲海峽出入口。

新加坡真正建國是還不到一個世紀的事。長期以來作為一個小地方,可謂風雨飄搖。

新加坡古稱淡馬錫,8世紀屬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紀是馬來柔佛王國的一部分。

新加坡的近代史肇始於1819年1月29日,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代表英國東印度公司登陸新加坡,與柔佛蘇丹訂約,開始在新設立貿易站。由於新加坡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正好扼守住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並且水域寬敞,水深適宜,是天然的良港,所以受到了英國的高度重視。

1824年,兩項新條約使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屬土,成為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也就是淪為英國殖民地。

直到1942年12月日軍打敗英軍占領新加坡,至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為日軍侵占時期。

期間,日本人就對當地華人進行了肅清。關於死難者人數,戰後的審訊中有證據提出的數字約在2.5萬人到5萬人左右。(新加坡大屠殺)

1945年日本投降,新加坡華人最黑暗的時期終於過去了,英國殖民者也回來了。

但此時英國已經不太行了,新加坡人提出了自治的要求。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成為自治邦。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對新加坡意義重大,可以說沒有李光耀就沒有今天的新加坡。

但新加坡畢竟太小,第一選擇還是尋求庇護。初心是想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個自治區域。

1963年,新加坡連同當時的馬來亞聯合邦、砂拉越以及北婆羅洲(現沙巴)共組成立馬來西亞聯邦,進而完全脫離英國統治。在馬來西亞期間,李光耀和當時的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在種族權利分配上意見不合,李光耀主張以「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的民族平等方式,反對「馬來人至上」的保護政策。人民行動黨與執政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的政治較量更在1964年7月及9月兩次引發新加坡種族騷亂。

1965年,以「巫統」為首的馬來西亞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修改憲法,宣布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

1965年8月9日,被逐出馬來西亞的新加坡,可以說被迫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新加坡共和國。

生存與發展

但是獨立對新加坡真的好嗎?

新加坡當時的處境是什麼呢?北面和馬來西亞鬧翻了,南面印度尼西亞虎視眈眈。

你能想像一種,在野外被趕出山洞,你無依無靠,勢單力薄,只能地上撿根樹枝自保,前狼後虎,心驚膽戰的感覺嗎?

在發展上,他們不幹掉新加坡已經不錯了,新加坡完全只能靠自己。

李光耀在回憶錄里寫,「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在居住著1億多馬來回教徒的群島上,我們華族人口簡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馬來海洋中的一個華人島嶼。我們在這樣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里如何生存呢?」

新加坡面對的可以說是地獄模式:落後的經濟基礎;有限的國內市場;教育不普及;高失業率;種族衝突;無社會和居住保障;面對外來威脅等等。

獨立後新加坡開始尋求國際承認,1965年9月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加入大英國協。

為了保障自身安全,新加坡還購買一些少而精的軍事武器,隨時準備玉石俱焚。同時把樟宜港提供給美國作為海軍基地,讓美國海軍可以快速穿馬六甲海峽,四通八達。

作為回報,美國會為新加坡提供安全保障。

能活下來的同時,新加坡重點就是發展經濟。

發展初期,新加坡能夠利用的就只有優良的港口條件和廉價的勞動力。

李光耀根據新加坡的資源稟賦,給新加坡做好定位,在世界經濟分工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利用歐美產業轉移的機會,把他們準備往外轉移的落後產能,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導入到新加坡,為新加坡發展製造業創造機會。先是發展蚊香、假髮、紡織業、成衣業等污染大、產業附加值並不高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同時極度開放自己,與世界各地廣泛建立聯繫,積極參與到全球化的進程中,屬於外貿驅動型經濟,即使到今天,新加坡依舊高度依賴中、美、日、歐和周邊市場,外貿總額是GDP的三倍。

新加坡通過勞動密集的低端產業攢了第一桶金以後,就開始不斷產業升級的過程。

逐漸發展造船、修船業,鑽油設備,煉油廠等資本密集型產業。

到上世紀70-80年代中期,新加坡開始關注研究與開發、設計、工程、信息科技,電腦、電腦附件製造業等電子行業成為先導產業。

到近年開始發展總部經濟、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環保等對資本和技術要求都非常高的新興產業。如今更是成為新的亞洲金融中心以及加密貨幣、Web3的全球大本營。

新加坡整個經濟結構也越來越多元化。

當初連生存都困難的新加坡,在李光耀的治理之下,彈丸之地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在《李光耀觀天下》中,李光耀說「我們在沒有腹地的情況下把這個小島發展成國家。我們只能拚死一搏。是世界的全球化幫了新加坡。於是我們把全世界當成腹地。」

2021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達5333.5億新元(約合3876.9億美元),同比增長7.6%。人均GDP7.28萬美元,亞洲第一,世界第5,領先美國。

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的成功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是自身確實也非常爭氣。天時地利齊聚最終也離不開人和。

不得不說李光耀確實是曠世奇才,讓新加坡一路發展幾乎沒有走什麼彎路,短短几十年從貧窮落後到已開發國家前列。

新加坡社會發展取得巨大的成功,打造了獨特的新加坡模式,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研究和學習的樣板。

但之所以稱為新加坡模式,就在於新加坡的制度因地制宜,符合自己的國情,量身定製,其他國家很難照搬照抄。

1、精英管理,權威政府

今天的新加坡,看上去已經較為發達,但這個國家有兩個巨大的劣勢:一是體量特別小,二是地緣環境極為複雜。

這就造成了新加坡無論是在內部治理還是在外交政策上,其容錯率都是非常低的。

所以新加坡非常依賴於有頂尖才能的執政者。

新加坡奉行的是和平、中立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主張「大國平衡」原則。但是世界的變化由不得它,神仙打架,它也沒法,只能盡力做出應對。

李光耀曾表示,自己無法保證100年以後,新加坡還會不會存在。他能肯定是,一旦新加坡是庸人治理,那麼新加坡會化為烏有。

這也是為什麼新加坡總理的位置很多人都不想當,又累又難。李光耀退下的時候找的陳慶炎博士,被拒絕了,才選的吳作棟。吳作棟曾表示「總理是個沒人願意做的苦差事」。

新加坡政府對外難有底氣,但是對內是絕對的強政府。

新加坡政府基本什麼事都管,且刑法嚴厲,說一不二。小到上廁所要衝水都有法律規定,不遵守會有相關處罰。而且「輕罪重罰」是基本操作。

所以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犯罪率非常低。

可以說新加坡政府對新加坡的把控屬於「盡在掌握」。

類似經濟活動基本都有政府參與、引導、監管,不僅把握方向還有諸多限制,以至於新加坡的經濟模式也被稱為「國家資本主義」。在自由與秩序之中,新加坡更傾向於秩序。

2、雙語政策,打開機遇

李光耀的回憶錄《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中,他認為推行新加坡現行的語言政策是他一生中做過的最難的決策。

新加坡的華人占據大多數,曾經希望他將國語定為華語。但新加坡不止華人,還有馬來人、印度人、歐亞混血等其他族群。

李光耀最終選擇了英語作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保留其他民族語言作為第二語言。

事實證明了李光耀這個決定是正確的成功的。

新加坡必須依賴於全球市場,使用英語作為第一語言,它能和全世界對話,吸引全世界的人到這裡來投資、也能到全世界去投資。讓新加坡搭上了全球化的順風車,解決了市場價值問題。

而且不同的民族可以正常交流,給新加坡包容各族移民打下了基礎。同時保留民族語言,讓新加坡能與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保持聯繫。

倘若李光耀選擇走上另一條路,現在的新加坡恐怕只是一潭死水。

3、吸引人才 ,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政府為彌補因低生育率而導致的人口數量不足、平衡種族結構和發展高新產業,採取大規模引進高素質移民的國策。從20世紀70年代,新加坡不斷提出吸引優質勞動力的計劃。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居者有其屋」的踐行,吸引了很多移民。

新加坡的擁房率高達90%。在新加坡只要你踏實工作,基本上就可以買到屋子。

新加坡是以組屋為主、私宅為輔的住房供給結構。

80%的新加坡人住在政府組屋,組屋的價格保持低價,能夠讓每一個新加坡人負擔的起。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有資格購買組屋,組屋的首付只需要總房款的1/10,購房者完全可以用公積金來支付首付款,房貸當然也可以用公積金來還,貸款利率很低,不到2%。

新加坡公民首次購買房產能獲得政府補貼,最高可以達到30萬人民幣,而且不需要繳納額外的印花稅。

同時新加坡十分注重教育,這不僅解決人才培養問題,也成為吸引人才落戶重要抓手。

政府每年都會在教育上投入大量資金,教育部是僅次於國防部的第二大財政開支部門。新加坡2020財年教育預算132.8億新元,占預算總支出的15.9%,占GDP的2.8%。國內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是世界級頂尖學府。

根據新加坡國家人口及人才署9月發布的《2022年人口簡報》,新加坡2022年人口增加18萬,同比增長3.4%,PR人口大漲6.3%。

疫情期間流失的人口,幾乎已全部回流。非居民人口的增長,達到10年來最高水平。

很多普通人可能以為去新加坡可能很享受,收入高還不擔心住房問題,但其實新加坡整體都勤奮努力,即使一些年級較大的人,也都喜歡找事情做。

新加坡是全球失業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還有禁止罷工的法律。整體工作壓力較大,不是一個適合普通人躺平的地方。

根據Sleepseeker的研究,新加坡是目前世界上最疲勞的國家,疲勞評分為7.20,其次是墨西哥7.01、巴西6.28,其他進入前10名的國家還有美國5.57、日本5.32、英國4.82、紐西蘭4.74、澳大利亞4.72、中國4.59和加拿大4.39。

1/2
下一頁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
24萬富豪集體湧入新加坡!他們為何對獅城情有獨鍾?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