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以其豐富多彩的小販文化而享譽全球,這一獨特的文化傳承於2020年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然而,隨著年長的小販逐漸退休,新生力量寥寥無幾,數十年積累的烹飪技藝正面臨失傳的風險。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小販行業的可持續性問題愈發嚴重。在2020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小販們的生意銳減高達50%,導致其經營壓力劇增。

小販行業面臨的挑戰
小販經營雖然本質上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但在新加坡,小販食品因其便捷、實惠且高質量的特點,在民眾心中占據了特殊地位,被譽為「安全網」,因為它以「近乎第三世界的價格提供了高質量的餐食」。
2020年,新加坡國家環境局 (NEA) 的一份報告顯示,小販攤位普遍面臨利潤下滑的困境。特別是在2022年2月,受俄烏戰爭導致的全球供應鏈中斷影響,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其中植物油和乳製品的漲幅尤為驚人,同比上漲達20.7%。這給小販們帶來了極大的經營壓力。他們面臨著提價可能導致顧客流失、保持原價則可能入不敷出、減少分量則可能引發消費者不滿的艱難抉擇。
此外,小販從業者的老齡化問題也日益嚴重。2021年,小販的平均年齡已達到60歲,預計未來十年內,大量小販將陸續退休,除非能找到接班人,否則小販行業將成為夕陽產業。然而,儘管小販中心在民眾中擁有極高的受歡迎度,82.5%的顧客每周至少光顧一次,但願意成為小販的年輕人卻寥寥無幾。調查顯示,高達87.3%的人因「工作時間長」和「不感興趣」等原因而不願涉足此行業。小販工作因工作環境惡劣、收入一般且工作時間長而被認為缺乏吸引力,這與新加坡年輕人追求的高薪資和良好的工作條件相去甚遠。
政策補救措施
為應對小販行業面臨的挑戰,新加坡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補救措施,旨在維護這一寶貴的文化。

1 租金控制措施
在新加坡現行制度下,小販需通過每月招標活動競標心儀的攤位。競標價即為投標人願意支付的月租金,空置攤位將授予出價最高者。為確保租金在競標制度下保持合理水平,國家環境局採取了貨幣控制和非貨幣控制相結合的雙管齊下策略。
政府主要通過補貼和減免措施確保租金維持在合理範圍內。新小販中心攤位的攤主可享受分期租金計劃,即在小販中心運營的前兩年僅收取部分租金。此外,老齡小販也可繼續享受政府於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提供的補貼費率。
政府還通過提高透明度來防止過度競標,投標人可查閱過去12個月內成功競標的清單,作為提交合理競標的參考。
然而,競標制度也會使小販攤位租金受供需市場力量的影響,不時出現高租金情況。該制度主要基於確保攤位分配公平、透明的考慮,但最高出價者得攤的原則可能與小販作為平價食品提供者的社會角色相悖。
2 小販培訓計劃
政府推出了包括(一)小販孵化攤位計劃、(二)小販發展計劃和(三)小販繼承計劃,來提高小販的更替率。孵化攤位計劃為新小販提供租金補貼;發展計劃為有志成為小販的人提供培訓;繼承計劃則將技藝精湛的小販與潛在接班人配對。
然而,這些政策的參與度極為有限,且前提是已有足夠數量的人考慮成為小販,而實際上這一群體範圍非常狹窄。因此,更可持續的做法應消除對小販行業的負面看法,吸引更多原本不感興趣的人加入。

3 機器、流程和設計的創新
當局還通過一系列創新和自動化相關政策解決問題,如小販生產力補助和小販數字化計劃。前者幫助小販購置自動化設備以提高生產力,後者則提高小販對在線食品配送平台的認知,以擴大客戶群。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小販行業的高齡化必然阻礙數位技術的採用,此外,一些食品配送平台如Grab收取高達30%的高額佣金,也侵蝕了小販的收入。
4 改變公眾對小販行業的看法
改變公眾對小販文化的看法是維護小販行業的關鍵。僅靠激勵措施不足以「拯救整個文化」,新加坡人「必須願意為小販食品支付更多費用,並認識到其獨特的價值」,願意從事小販行業。
2020年12月16日,新加坡小販文化成為首個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本地項目,這提高了對小販文化的認識,使人們看到了小販食品可能因其獨特的「軟文化力量」而更加受到重視的希望。
近年來,年輕小販被稱為「小販企業家」,這一術語甚至進入了國會討論。改變對小販工作的語言描述可能有助於提升該行業的地位。儘管如此,小販行業的本質與新加坡「重知識輕技術服務」的理念從根本上相悖。
最後,要持續遏制小販行業的衰落,實現可持續發展,僅靠經濟激勵和培訓機會是不夠的,還需要改變新加坡人的心態和圍繞小販文化的討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的認可和由此產生的知名度,或許正是一個恰當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