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市區重建局10月16日發布的最新預估數據顯示,不包括執行共管公寓在內,9月份新私宅只賣出217個單位,銷量環比下降44.9%,這是新私宅銷量連續兩個月下跌,也創下2022年12月以來的最低紀錄。
戴玉祥產業研究和諮詢總監藍振文表示,銷售數據之所以下降,是因為過去幾個月大量新項目開盤,而近期發展商暫緩了一些項目的推出,同時由於當前房地產市場的項目選擇越來越多,一些購房者在買房時也可能會變得越來越挑剔。
就數量而言,在9月份,代表高檔私宅的核心中央區(CCR)的銷量占據該月總銷量的35%,而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以及代表大眾化私宅的中央區以外(OCR)的銷量,則分別占據總銷量的33%和32%。
總體而言,9月份新開盤的新私宅銷量環比下降了88.5%,僅有68個單位,遠低於8月的590個單位,這也意味著9月份的項目成交率達到了319%,高於8月份的67%。

9月新開盤單位數創今年新低
在代表高檔私宅的核心中央區(CCR),鉑爾曼閣(Pullman Residences)售出21個單位,名匯庭苑(Midtown Modern)和柏南華庭(One Bernam)各售出9個單位,這三個樓盤的總銷量占到該地區9月總銷量的51%。
而在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名門世家(Grand Dunman)售出16個單位,青麓尚居(The Reserve Residences)售出11個單位,雙悅園(The Continuum)售出10個單位,這三個樓盤的總銷量占該地區9月總銷量的52%。
代表大眾化私宅的中央區以外(OCR),也有多個樓盤如Lentor Hills Residences、秘林嘉園(The Myst)等,有不同數量的單位售出。
在9月份銷量前十的項目中,有六個項目(Lentor Hills Residences,名門世家,雙悅園,名匯庭苑,秘林嘉園和鼎瑞苑)的售價中位數環比上漲了4.7%,另外兩個項目的售價中位數環比下降了1.3%,還有兩個項目(鉑爾曼閣和Pollen Collection)的售價沒有變化。

在房地產市場,大眾需求轉向較大面積的單位。9月份,面積在1000平方英尺及以上的單位,其銷售份額升至42%,而8月份為31%。同樣地,由於對較大面積私宅項目的需求增長,9月份,售價在2000萬新元及以上的單位的銷售份額升至63%,8月份為46%。
儘管4月份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上調對市場造成一定影響,但從7月份開始,外籍買家需求慢慢恢復正軌。9月份,外籍買家在購買新私宅單位的整體數量中所占的份額上升到2.6%,8月份、7月份分別為2%和1.5%。同時,由於9月份核心中央區和其它中央區的私宅價格差異進一步擴大,外籍賣家在核心中央區的購買占比上漲顯著,從8月份的2%漲至9月份的2.9%。就尺價來看,其他中央區尺價中位數9月份環比下降了2.6%,為每平方英尺2546新元,而核心中央區尺價中位數9月份環比上漲了9.8%,為每平方英尺3,130新元。
對於私宅接下來的銷售走勢,藍振文仍謹慎樂觀。今年第四季度將有一系列樓盤開盤,他預計今年新私宅的銷量將達到6500至7500個單位(2022年為7099個單位)。他指出,由於今年下半年利率保持較高水平,再加上經濟前景疲軟,這將會抑制住房需求。轉售私宅數量可能會從2022年的1萬4791個單位降至1萬至1萬1000個單位。此外,轉售組屋市場的的疲軟也可能會減緩大眾對私人住宅的升級需求。
藍振文預計,接下來幾個月,整體私宅價格可能橫擺。這是因為在2023年第三季度,出現了整體私宅價格上漲與銷量下跌並存的情況。他預計,繼去年的8.6%漲幅之後,2023年整體私宅價格將上漲3%至5%,更具持續性。
到2024年,利率不太可能出現大幅下降,他認為,明年的房地產市場前景將主要取決於經濟增長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