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本地近三成痛風病人病情控制不佳
研究顯示,本地有將近三成的痛風病人病情控制不佳。
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對將近8千名在2018年到2019年之間到旗下八家綜合診療所看診的痛風病人進行記錄分析後,得出這個結論。
70歲的施文華平時喜歡喝啤酒以及食用紅肉和豬內臟;2018年和妻子到中國雲南旅行時,痛風突然發作,左腳的大腳趾紅腫,疼痛難忍。他原以為是新買的球鞋引發疼痛,於是在當地買了拖鞋更換,並服用止痛藥緩解疼痛。他在回國後立即到綜合診療所求診,並在醫生的建議下按時服藥和調整飲食習慣。
「那個痛真的是痛到我的眼淚都會流出來,輕微只是碰一下就很痛很痛,真的受不了。現在得了這個症狀之後,我就開始節制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連啤酒都不碰了,那些喜歡吃的內臟,這些東西我全部都不會去動它,牛肉鴨肉這些我都少吃了。」
調查顯示,本地的痛風病人以華族男性居多,平均年齡是61.7歲。
根據定義,一年內至少兩次痛風復發而前去複診的病人,被視為病情控制不佳。而無法好好管控病情的主要是男性、馬來族患者和尿酸水平高的病患。心臟衰竭的病人則因為藥物會導致體內的尿酸水平提高,增加了急性痛風發作的風險。
負責這項研究的馬林百列綜合診療所家庭醫生奧卡談到了痛風病人無法有效控制病情的三大原因。
「第一,缺乏對飲食誘因的了解。很多人知道酒和海鮮是常見誘因,但不知道其他的食物,比如說汽水也會引發痛風。第二,新加坡是一個美食天堂,很多人難以放棄他們喜歡的蝦面和粿汁。第三,很多病人不想長期服藥,結果很多病人沒服藥或者劑量不夠。」
奧卡醫生表示,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可能引發腎結石或腎衰竭。
新保集團將從明年開始測試以生成式人工智慧協助病人進行個性化的病情管理,病人只需下載應用程式就能在家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