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新加坡前領導人李光耀相信先天基因決定了人的聰明才智,所以人是生來不平等的,聰明人和普通人的差異太大了。基於這個思路,新加坡有意識的削弱了社會保障體系,拒絕福利國家的立場,強調「發展,而不是平均」(「Grow, not equalise.」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餅做大,而不是只關注分餅的方法。公平與效率,新加坡做了一個較好的平衡。
其二.剛獨立的新加坡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第三世界國家,人口規模小不說,基本上沒有像樣的經濟和任何的發展基礎。新加坡的發展策略是這樣的:與其自力更生,不如利用跨國企業,並且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建立一個獨特的小眾市場。所以新加坡堅持不依賴於製造業,因為根據新加坡的人口規模和工資水平,無法支持廉價製造業,新加坡的發展支柱是跨國公司(絕大多數並非新加坡品牌)和金融業。還有一點新加坡值得我國借鑑,就是新加坡始終限制房地產業的過度膨脹,既保障了全民的住房,又保持了經濟發展的活力。
其三.當然,負面的因素也有。新加坡是個無比脆弱的國家,這是無法逃避的事實,這種脆弱來源於國家面積的狹小,自然資源的匱乏,以及危機四伏的地理位置。在當今全球化的大潮之下,新加坡對於其他國家的經濟依賴性也逐漸提高。為了應對國土面積所帶來的局限性,新加坡政府所採取的措施之一是將國家打造成世界金融的樞紐,雖然此種做法幫助新加坡提高了國際影響力與戰略地位,但同時也使新加坡更容易受到外界經濟動盪的波及,為其脆弱性帶來了新的影響因素。
其四.李光耀認為新加坡的人口無法支撐起一個有效的兩黨或者多黨環境,因為新加坡的人口規模小到連產生一個足夠質量的知識和經濟精英階層都有困難,所以政府堅持徹底的精英主義(以及相對開放的移民政策),並冷酷無情地打擊反對派,避免黨派鬥爭分散社會的注意力。只要執政黨能保證種族多元化,機會均等,基本的住房醫療,以及任人唯賢以及有效的精英吸納,那麼一黨也就夠了。但是新加坡的子繼父業,筆者認為是開歷史倒車,專制依靠領袖,專制靠人,人是不可靠的,發展的持續性待懷疑。
其五.新加坡公務員薪津與廉潔之高,俱為全球之冠。在2009年,新加坡政府部長級官員的年薪可達一百五十萬美元,總理則為三百餘萬美元。新加坡公務員的高薪「物有所值」,納稅人的錢沒有浪費,即政府的高效率和廉潔程度獲大多數選民認同。然而,與新加坡同列世界廉潔榜榜首的紐西蘭和丹麥,他們的部長級高官的薪津不及新加坡的十分之一,然而其廉潔程度尚比新加坡勝一籌,說明了「養廉」不一定靠高薪!並且高薪也未必能夠確保廉潔。
其六.國防上,新加坡始終防備馬來西亞和印尼等鄰國和地區強國,通過採購美國的武器,把軍隊交給美國訓練,開放港口讓美國駐軍,用以換回軍事保障和先進武器,如此惠而不費,極大地保障了新加坡的安全和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同時,新加坡這個小國有一支配備精良先進的軍隊(特別是空軍),並且「全民皆兵」(十八歲以上青年須服兵役),堪稱亞洲的瑞士。
另外,新加坡對伊斯蘭教的警惕和嚴防,新加坡獨特的鞭刑制度,新加坡的教育體制和人才吸引策略,新加坡對中國大陸的態度等等問題都不屬於政治經濟的範疇,在此就不多談了。

(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