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新加坡曾經是「防疫模範生」。
但隨著9月那輪新疫情的爆發,風聲有點變樣。
從社論上看,似乎大部分新加坡人,還是理解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只是認為在具體操作上需要更切實際。

前天,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名為《新加坡與冠病共存:態度、挑戰與前景》。

調查發生在今年4月至11月,共計12輪,每輪都會採訪500名21歲及以上新加坡公民和PR。
報告內容則是聚焦在民眾對政府抗疫措施的滿意程度、與新冠共存,以及對安全管理措施等看法。可以說是關於新加坡抗疫工作的方方面面。
結果顯示,有近70%(數字每周浮動)的受訪者,認為新加坡最終能夠戰勝新冠病毒。

但是,從圖表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對比起幾個月前,新加坡的人的信心,雖然還大約維持在70%左右的水準,但總體上看似乎在逐漸下滑中。
研究發現,民眾的信息及對政府防疫工作的施政滿意度,和病例數是成明顯的反比,非常符合邏輯。
一旦單日新增病例維持在較低水準水平,民眾滿意度就高,反之就會明顯降低。

圖源:多維新聞
特別明顯的對比是,在調查的第33周(也就是8月7日-19日間),民眾對於政府防疫的總體滿意度,甚至達到了82%。
當時,新加坡日增確診病例不過幾十例。
加上綿延一年多的疫情讓新加坡人感到疲憊,在政府宣布要積極開放,「與病毒共存」的當下,得到絕大多數民眾的支持,也是理所當然。

而在第38周(也就是10月1日至11日間),這個數字就直降到59%,剛過半數。

原本經歷了兩個月的穩定疫情階段後,新加坡民眾對政府防疫滿意度又在緩慢回升。
但是,奧密克戎新毒株橫空出世,不知道未來會給新加坡帶來多大影響。
多數人支持慢慢開放邊境
個人收入影響民眾看法
新加坡人似乎對政府的各項防疫工作,有著不同的看法。
強制疫苗接種
新加坡一路以來的疫苗接種率,在世界上都排的上前列。可是,有很多人似乎認為這遠遠不夠。

從10月起,越來越多新加坡人,希望政府將疫苗接種強制化。同意強制接種的人數比,從9月15日21日的65%,一路緩慢上升至11月19日至23日的70%。

當然,目前新加坡政府並沒有強制所有人接種疫苗,只是採用其他相對柔性的措施,例如疫苗接種差異化政策,來勸吁所有人打疫苗。
另外,大部分受訪的新加坡居民,對疫苗加強針相當支持。從調查伊始,每次都有超過80%的願意去接種加強針,最新數據達到83%。

重開邊境策略
不過,在新加坡應該如何重開邊境的問題上,似乎大部分人認為,新加坡應該走一條較慢的開放道路。

當然, 這可能是因為調查時給予的選項所致。
因為,受訪者只有「更快開放及更多死亡」和「較慢開放減少死亡」可選。
整個10月,有超過80%的認為新加坡應該較慢開放。
隨著新加坡與各國的VTL如火如荼開展之際,或許有一部分認為邊境開放能夠帶來足夠利益,11月初這個數字甚至降到了73%。

不過,在最近一段時間內,這個數字又回升到了80%。不得不說,這可能也是因為歐洲最近爆發疫情所致。
居家康復計劃
居家康復計劃,當初是為了減少新加坡醫療系統面臨的壓力而被提出。
當然,這背後也有事實的考量,因為在9月底10月初時,大部分確診者都是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在家自我調養就能痊癒。

圖源:8視界
但是,出於對病毒的恐懼,在居家康復計劃實行之初,只有一半的人認可贊成。
隨著時間推移,在居家康復計劃以及其他措施下,新加坡上個月疫情數據相當穩定,很多在家康復的人也得到了及時照顧。
因此,有關居家康復計劃的贊成度一直在攀升,62%認為居家康復計劃作為默認模式行之有效。

此外,也有三分之二(67%)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未來自己不幸感染新冠,也更傾向居家康復,而不是到社區護理設施。
或許,在家庭這個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會更有助於從病情中康復也說不定?
新加坡是否走在正確對抗新冠的道路上
不得不說,9月至11月的這輪疫情,讓新加坡人對抗疫的的信心備受打擊。
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新加坡是不是真的走在抗疫正確道路上。

圖源:搜狐
至少從調查來看,原本超過7成的堅信者,現在已經降到了將將超過5成。
不少人對此信心不足,更多人選擇再觀望一陣保持中立。

此外,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收入較高的年輕群體,對政府的信心,似乎比那些老人和經濟條件較為弱勢的人要來的高。

來源:TNP
一方面,或許是收入較高的群體,在對抗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時更有底氣。而年輕人,則比老人更積極地於新生活做好準備。
也就是說,適應性更強。這是自然法則。
目前來看,新加坡依舊面臨著許多不確定性,而民眾的意見也在搖擺中,時而支持時而反對。
隨著奧密克戎的到來,未來新加坡會走向一條什麼路,很多人似乎依舊相當茫然。
有關報告的全內容,可登陸網站https://nus.edu/31u5xbm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