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執行共管公寓(
執行共管公寓(Executive Condominium,簡稱EC)是私宅和組屋的混合體,申請者的總家庭月入不可超過16000新元。它的售價一般比私人公寓低,購屋者可享津貼。

圖片源自網絡
同組屋一樣,執行共管公寓設有購買條件和轉售條件限制。以執行共管公寓為例,購買者必須在居住滿五年的最低居住年限(Minimum Occupation Period,簡稱MOP)後,才可以將房子進行轉售,並且轉售對象必須是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居住滿10年後,執行共管公寓才可以私有化,屆時可以將房產出售給外國人或公司團體。

圖片源自網絡
高升值率
橙易產業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顯示,本地共有73個EC項目,其中23個取得臨時入伙證(TOP)超過10年並已私有化。根據截至今年9月18日的轉售記錄,若比較這些項目今年轉賣以及最初推出時的中位數尺價,升值幅度介於84.1%至222.8%。
橙易產業研究與諮詢部總監孫燕清也指出:「迄今所有TOP五年以上的項目售價都獲得增值。EC項目大致上都會帶來投資回報。」 因為執行共管公寓購買時有著高額購買津貼,所以價格相較於私宅便宜許多,當按照市場價格賣出時,增值幅度就遠遠高於了私宅。

圖片源自網絡
2021年,執行共管公寓轉售單位2291個,今年以來截至9月18日,EC轉賣共1456個單位。
合登集團高級研究主管李思德指出,過去15年,EC市場的價格節節上升,讓屋主賺取可觀的利潤。EC項目滿五年和10年的平均增值幅度,分別為33.7%和61.5%。
至於新EC價格是否過高,李思德認為,由於設有每月償還貸款比率等措施來確保買家不會超出負擔能力,EC對大部分買家來說仍屬於負擔得起的水平。
價格預計堅挺
滿10年後私有化的執行共管公寓的升值空間大,這些升級為私宅的EC,轉售中位數尺價較開盤時增加至少80%,有的在轉手時甚至增值逾200%。EC單位轉售時讓屋主有利可圖,提高了這個市場的吸引力,新EC價格也跟著走高。此外,從發展商對EC地段的土地投標價格來看,新EC尺價可能會繼續往上升。

圖片源自網絡
我們不可否認,執行共管公寓市場存在著很高的市場吸引力,ERA產業研究與諮詢部主管麥俊榮說:「新EC項目的平均尺價目前為1300元,未來推出的項目可能會更高,一方面是土地價格上升,另一方面是建築成本在接下來一年內似乎沒有下降的趨勢。」
但Property Guru數據科技房地產智能部主管李乃佳博士說,未來EC的增值幅度取決於項目何時推出,以及市場在EC滿五年最低居住年限時的狀況。所以買家需要對市場表現保持一定警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