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辦公室,作為財富管理行業的核心,正在成為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競爭的關鍵領域,特別是在亞洲,新加坡和香港之間的「家辦之爭」愈發激烈。

家族辦公室成為全球超高凈值人士的「財富避風港」
當前,地緣政治因素已取代通貨膨脹,成為影響家辦投資決策的首要問題,國際關係、全球衝突和外交發展之間的複雜互動,正在塑造全球家辦的戰略和優先事項,促使超富家族通過重組或建立家辦來尋找「安全港」。
新加坡逐漸鞏固了其作為全球超高凈值人士「財富避風港」的地位,新加坡的家辦逐漸興起,成為其私人財富格局中日益突出的特徵。
2024年3月6日,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Lawrence Wong)表示:
截至2023年底,新加坡約有1400家單一家辦(SFO)獲得了稅收優惠,這一數字較2022年底增長了27%,當時有1100家SFO獲得了激勵措施。這一數字反映出超級富豪們對新加坡的偏好以及家辦行業的繁榮。
新加坡在吸引家辦方面取得了先機。在全球疫情前後,新加坡敏銳地抓住了時間窗口,於2019年2月出台了針對基金的稅收激勵措施,並在2022年4月宣布了家辦直接管理的資金符合第13O條和第13U條稅收豁免計劃的更新條款。
以下是具體的更新內容:
◎最低資產管理規模:
13O計劃下,基金的最低資產管理規模從原先的1000萬新元提高到2000萬新元;
13U計劃的門檻仍為5000萬新元。
◎本地投資:
基金公司需要在任何時間點將其資產管理規模的至少10%或新幣1000萬(以較低者為準)投資於新加坡的「本地投資」;
如果在申請時無法達到這個條件,基金公司將有一年的寬限期來滿足該要求。
◎專業投資者數量:
13O計劃的專業投資人數量變為至少2名;
13U計劃要求僱傭至少3名專業投資人,其中至少1名專業投資人為非家族成員。
◎分級式總年度業務開支:
13O計劃的最低總業務支出標準為新幣20萬;
13U計劃的最低總業務支出標準為50萬。
這些更新旨在進一步促進新加坡作為家辦中心的發展,並為超級富豪們提供更靈活的選擇。
新加坡為家族辦公室提供的激勵措施使其成為留下來的誘人選擇:「自從疫情開始以來,來自全球各地的億萬富翁在新加坡的逗留時間越來越長,包括來自中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和美國的億萬富翁。」

基於這些稅收豁免政策,新加坡在2022年前九個月吸引了全球2600名高凈值人士(至少擁有135萬新元凈資產)移居,家辦數量從2020年的400家增加到2022年的1000家左右。
據報道,眾多著名億萬富翁選擇在新加坡建立他們的家族辦公室,包括谷歌的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印度的億萬富翁穆克什·安巴尼、美國對沖基金經理雷·達里奧以及戴森公司的創始人詹姆斯·戴森等。
新加坡的家辦行業數據也說明了一切:
新加坡目前有1400家單一家辦,占亞洲家辦總數的59%;
作為一個城市,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五富有的城市,擁有41名億萬富翁;
預計到2025年,新加坡將擁有437,000名百萬富翁;
預計到2030年,新加坡550萬人口中超過13%(約70萬)將成為百萬富翁,成為亞洲的百萬富翁之都。
設立家辦的三類群體

目前,計劃在新加坡建立家族辦公室的超級富豪家族主要分為三個群體:
實現企業國際化:為了擴展家族企業,一些超級富豪家族希望利用新加坡作為進入東南亞市場的跳板,並實現國際化發展,因此他們傾向於在新加坡設立家辦。
滿足國際教育: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一些超級富豪家族為了獲得新加坡的居住身份,選擇在新加坡建立家辦。
更安全的資產配置:鑒於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和資產分散化的需求,一些超級富豪家族也選擇在新加坡建立家辦。
新加坡的新財富來源除了印度和中國之外,還包括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家,同時,美國的超級富豪家族也發現新加坡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根據近期的調查研究,家族辦公室正在審視並調整其投資策略,以便更好地適應經濟環境的不斷演變。這種策略調整是由多種因素驅動的,包括利率變動、通貨膨脹、資產價值波動(尤其是房地產市場的波動),以及不同地區的經濟增長前景等。
與其他地區的同行一樣,新加坡的家族辦公室也持有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包括公共股票、固定收益產品,以及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對沖基金和房地產等替代投資。
鑒於最近公開股票市場表現普遍「不佳」,私人和私募投資交易對新加坡的富裕階層來說顯得更加有吸引力,在這些家族辦公室探索新的投資機會時,科技行業仍然是一個受歡迎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