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於2月28日表示,到2030年,將不會進一步提高消費稅(GST)。從2023年1月1日的7%提高到8%,2024年1月1日提高到9%,消費稅上調2個百分點,旨在縮小2030年之前的收入和支出之間的差距。

圖源:ST
01 消費稅上調的背景
消費稅是政府的主要稅收來源之一,消費稅上調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新加坡的財政可持續性,滿足新加坡的中期需求,例如醫療保健、社會福利、教育、國防等領域的支出增加,以及應對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

圖源:臉書
政府也強調,消費稅上調是為了彌補2030年之前的收入和支出之間的差距,而不是為了增加政府的儲備。政府表示,政府的儲備是由過去的儲蓄和投資收益組成的,不能用於當前的支出。
政府不能隨意動用儲備,必須得到總統的同意,而總統有權保護國家的財政穩健;政府也不能依賴凈投資回報貢獻(NIRC)來填補財政缺口,因為這會損害儲備的長期價值和未來的收入來源。
新加坡自1994年開始徵收消費稅,最初的稅率為3%,此後,政府根據經濟和財政的需要,分別在2003年、2004年和2007年將稅率提高至4%、5%和7%。
2023年初上調至8%,到2024年1月1日上調至9%,每次提高稅率時,政府都會推出一攬子補貼方案,以幫助新加坡人適應稅率的提高,並降低直接稅率,如企業稅和個人所得稅,以保持新加坡的國際競爭力。
消費稅調整並不會對通貨膨脹產生持續的推動作用,而只會在生效的那一個月影響物價水平,這是因為消費稅是一種間接稅,它只會影響商品和服務的最終價格,而不會影響生產成本和工資水平。一旦消費稅調整完成,物價水平就會恢復到原來的水平,而不會繼續上漲。
05 全球通脹的原因和應對

圖源:臉書
消費稅調整並不是通脹飆升的主要驅動因素,而是全球供需不平衡、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疫情限制措施、俄烏戰爭等因素所導致的。這些因素都是暫時性的,而不是長期性的,因此通脹在一段時間後會回落。
新加坡在應對全球通脹的挑戰方面,採取了積極的貨幣政策,讓新元相對於一籃子貨幣升值,以降低進口商品的價格,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國的通脹率比其他一些國家要低。如果沒有這樣做,去年的全年核心通脹率將是6.6%,而不是4.2%。
新加坡也在推動經濟轉型和創新,以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以及開拓新的市場和機遇,這些舉措可以增加我國的經濟增長潛力,也可以提高我國的抗風險能力。
03 2030年之前沒有繼續調高消費稅必要
政府已經明確表示,從現在到2030年,我國沒有繼續調高消費稅的必要,因為我們的財政狀況是穩健的,我們已經為未來的政府開支的增加做好了準備,也有足夠的儲備和資源來應對任何可能的逆境。
政府預測,在2026年至2030財年,政府支出將上升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9%至20%左右,到2030財年可能超過GDP的20%。
2030年之後的稅務是否需要調整,取決於當時的情況。我們需要看看是否會出現資金缺口、開支是否會增加,以及是否需要額外的收入或調整稅收來填補資金缺口。政府會在適當的時候,向人民公開說明這些情況,以及採取的措施。

圖源:臉書
總理李顯龍說:「我們必須繼續做好準備,不將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
他在臉書上發文,呼籲人民支持第四代領導團隊,保持體制運作良好,一起努力建設共同的未來。他也承諾,政府會繼續為每個人提供支持,尤其是那些有更大需求者,而且隨著支出需求增長,政府將向人們公開說明如何為增加的開銷提供資金,以及為什麼必須繼續為接下來的逆境存儲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