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外國人應該怎樣在新加坡買房?這些問題非注意不可

2022年01月07日   •   3萬次閱讀

「花園城市」、「養娃天堂」、「宜居城市」……對許多計劃移民的人來說,新加坡無疑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相比其他國際城市,新加坡的房價持平國內某些一線城市,合理的房價得益於新加坡政府對房產市場的管控,買房大機率保值、升值。因此許多高凈值人群願意在新加坡投資買房,用合理的價格拿下一套能穩中有升的海外房產。

但問題來了,如果是外國人身份,到底應該怎樣在新加坡買房呢?

外國人能在新加坡買哪些房產?

在新加坡買房,首先要確定自己到底是不是外國人身份。根據新加坡官方的規定,沒有新加坡國籍、不屬於新加坡永久居民、沒有在新加坡註冊過實體公司的人,都屬於「外國人」。

在新加坡,有政府出資建築的99年地契公共房屋,被稱為政府組屋(HDB)。組屋是國家的津貼房,只有符合條件的新加坡公民與新加坡永久居民(PR)有資格購買,其轉售與出租等條例也相當嚴格,外國人無法購買。

外國人能在新加坡購買怎樣的房產呢?包括私宅公寓、 獲得許可的公寓開發項目中的部分住宅、有地住宅項目的租賃地產(期限不超過7年,包括可通過續約的方式延長期限)、店屋(供商業使用)、工業和商業地產、私有化的執行共管公寓單位(10年以上)。

綠墩雅苑 一房室+書房

這一類住宅包含大部分的商業類型住宅,如果購買私宅公寓單位,還需要支付額外的印花稅。

外國人在新加坡買房的常見問題

一般來說,外國人通常在新加坡購買的是私宅公寓。這些房產一般指的是由發展商直接賣出,還沒蓋好的期房。

新加坡有發展商條例 (Housing Developers Rules),規定了期房的付款流程,所有的本地發展商都必須遵守。但除了常規的購房流程以外,購房者往往還有別的疑問。

1、新加坡買房有公攤嗎?

對國內房產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買商品房通常都會有公攤面積,一套90平米建面的房產,往往實際使用面積只有70多平米,其餘的面積是小區綠化、電梯等的公攤面積。

那在新加坡買房,有沒有公攤面積呢?答案是沒有。在新加坡,購買的房子面積是按套內面積計算的,沒有公攤面積,因此有的投資者在看房時,會覺得新加坡的私宅比國內同等面積的更大,這是真實的。

2、新加坡買房有物業費嗎?

新加坡買房也是要支付物業費的。物業費需要支付給公寓的物業管理公司,和國內一樣,不同的小區所收的物業費是不同的,跟公寓的住戶數量,豪華程度,還有戶型大小都有關係,所有單位按戶型面積大小,照份額(Share Value)收取物業費。

一般來說,50平米以下占有5個份額,50-100平米占有6個份額,101-150平米占有7個份額。基本上每多50平米增長1個份額,以此類推。

這些物業費主要用於支付公寓清潔、門衛管理、游泳池換水等費用,還有一部分存起來做為公寓基金(Sinking Fund),用於設施維護翻新、外牆粉刷等大額開銷。

3、新加坡買房可以貸款嗎?

在新加坡買房,外國人是可以申請貸款的。

不過買家跟銀行借貸,需要經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總債務承擔能力測試 (Total Debt Servicing Ratio,簡稱TDSR)。

TDSR為60%。TDSR(總債務承擔能力) 是所有貸款加起來(包括需要進行借貸的主屋)的月支出(分期付款)不能超過(固定)月薪的60%。所以車貸,個人貸款,信用卡借貸, 甚至於擁有太多信用卡,都會在計算範圍內, 影響貸款額。

外國人應該怎麼選擇新加坡房產?

雲集了新加坡商業金融中心、高檔公寓與優質別墅的核心中央區域,是新加坡經濟、文化、政治要地,許多買家看中這個地段,也是在於其保值、升值的潛力。

知名的武吉知馬、烏節路等都坐落在此黃金地段,本地富豪與外國高凈值人群都喜歡居住在這裡。而新加坡能排得上榜的名校,大半都在第10郵區附近。李顯龍總理母校國家初級學院、南洋小學、南洋女子中學、新加坡女子學校、美以美女校、華僑中學等都在此區域,足以為鼎鼎大名的「教育聖地」第10郵區樹名。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