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新加坡!最文明的城市,最拘束的國家

2022年09月12日   •   2萬次閱讀

但為處理棘手的種族衝突問題

新加坡建國之初

就將「多元種族主義」確定為憲法原則

如「國父」李光耀雖祖籍中國廣東

但他拒絕推行華人至上的政策

李光耀認為,新加坡地緣上為馬來人所包圍

南北還有兩個伊斯蘭大國

「我們的地理和人種的地位是我們必須面臨的現實」

新加坡首任總統尤索夫·伊薩(馬來族)的全家福

為凝聚國人,塑造這個年輕國家的國族認同

新加坡政府自1963年起開始實行雙語政策:

以英語為第一語言和為謀生工具

以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三種民族 「母語」為第二語言

保留傳統文化價值觀

上述四種語言均為官方語言

新加坡的中小學生平日上課時用英語

但同時也要上「母語課」

只有到大學裡才一律只用英語

多民族社會賦予了語言的多樣性

也使新加坡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仰體系

是名副其實的宗教大觀園

除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

道教及印度教也被政府正式承認為多數宗教

但新加坡不設國教

沒有宗教占據主導地位

所以,農曆新年、佛教衛塞節、伊斯蘭教開齋節、印度教屠妖節及基督教聖誕節

都是新加坡的公共假期

有趣的是,佛教徒、基督教徒和無神論者中

占多數的都是華人群體

新加坡定期舉行宗教間集會,有十種不同信仰的代表參加

受種族多元化影響

新加坡的飲食豐富多彩

在新加坡的小販攤檔中

華裔廚師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

可能會在調料中加入薑黃和酥油

而印度廚師則可能提供炒麵

新加坡也有自己的特色菜

它是由長住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華僑

融合中國菜與馬來菜發展出來的家常菜

稱為「娘惹」

新加坡娘惹菜

把火候嚴格、鮮嫩多汁的白斬雞切成小塊

搭配上黃澄澄的雞油飯

再澆上生抽、香油,撒上蔥絲或芫荽

外加一小碟特製的辣椒醬和蒜汁

就是從高檔餐廳到街邊小販乃至航空餐食中

都人氣極高的新加坡「國菜」海南雞飯了

海南雞飯

肉骨茶採用排骨和獨特藥材與香料

加水文火煨制而成

在新加坡殖民時代

苦力生活貧困、粗衣糙食

偶爾以肉骨茶補充滋養

如今,肉骨茶已是備受本地各色人等青睞的美食

淡淡的胡椒味襯托著排骨的肉香

讓食客在聞到味道時便食指大動

肉骨茶

叻沙是一道娘惹獨創佳肴

椰漿的清甜、海鮮的鮮美和咖喱的辛辣

在這一碗麵食中融匯

叻沙

如果肉骨茶跟叻沙的辛辣無法滿足你

那一定要來挑戰新加坡的辣椒螃蟹

它以獨創的火辣湯頭聞名

搭配姜蒜,再淋上與蛋汁一起勾芡的番茄辣椒汁

佐以海蟹紋理分明的緊實肉質

舌尖上的巨大滿足定使你久久難忘

辣椒螃蟹

小而精的蟹肉若是難以讓肉食愛好者過癮

小販排擋中的沙嗲絕對吸引你的嗅覺

沙嗲源自中東烤肉,改良自馬來亞

腌制的肉串刷上厚厚的沙嗲醬

再撒上香料、滴幾滴檸檬汁去腥

在新加坡的夜市

沒有一個食客會空腹而歸

沙嗲

新加坡的美食有一個鮮明的特點

平民化、接地氣

這承自新加坡難得的民生氛圍

稠密的人口通常帶來貧困、污染和高生活成本

但新加坡仍然在全球最宜居國家中名列前茅

因為這座城邦之國在數十年內大體實現了

「居者有其屋,勞者有其食」的民生目標

雖然這並非很高的要求

但回顧獨立時四顧茫然的新加坡

這已是令世界感佩的巨大成就

剛剛獨立的新加坡

也曾面臨嚴峻的「屋荒」

大多數人住在木板和鐵片搭建的棚屋內

擁有像樣房屋的人僅占9%

20世紀60年代的新加坡住房

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決心改變這一現狀

1960年,政府成立了建屋發展局

從此開創了新加坡獨創的「組屋」模式

它至今仍是新加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治理創新

由國家免費提供土地

建屋發展局統一規劃建設的「組屋」

在50年間數量達到90萬間

共有80%的人口棲身其間

其中95%擁有組屋的房產權

新加坡由此成為全球唯一近乎達到100%擁房率的國家

組屋價格一般只有商業公寓的三分之一

購買組屋還可以獲得政府津貼

首付最低只需付總價的10%

加之新加坡行之有效的中央公積金制度

要求雇員和僱主每月存入月薪的四分之一

一直供款至55歲為止

這筆錢個人可用於購買組屋以及教育、醫療

政府則可以用于海外投資和公共建設

2009年建成的達士嶺組屋,樓宇之間有空中花園連廊

組屋最為人稱道的一點

除了低廉的價格

就是齊全的周邊配套

每個組屋區附近都有商場、電影院、圖書館

健身中心。社區醫療、學校和交通樞紐等設施

更有趣的是「食閣」

食閣由當地小販文化發展而來

一般建在四面通風的組屋一樓

桌椅和裝修類似國內的大學食堂

中國南北餐飲、馬、泰、印、和西餐等各類風味

在食閣中任君選購,且價格實惠

新加坡諸多享譽世界的美食

正是誕生於食閣中小販們的每日營生

2009年建成的達士嶺組屋,樓宇之間有空中花園連廊

人們可能會注意到

食閣中的工作人員大多是老年人

由於新加坡中央公積金的存在

政府不再設立專門的養老金福利

許多老年人在退休後難以自給自足

政府便鼓勵他們到附近的食閣中工作

有了食閣,外賣行業在新加坡很難發展起來

大多數新加坡人也幾乎從不在家做飯

2020年,新加坡小販文化甚至申遺成功

被列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家剛剛完成翻新的食閣

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市區之外

功能齊全的組屋區構成了一個個衛星鎮

政府在規劃公交系統時

也儘量照顧組屋區的需求

讓上班族得以便捷地通勤

由於新加坡氣候多雨

組屋與公交站點之間

都有連廊相接,為行人遮風避雨

此外,組屋社區人口根據民族比例來分配

這使得組屋不僅是個人房產

也成為了新加坡多元社會的黏合劑

新加坡著名步行設施「亨德森波浪人行橋」

許多深受高昂房價困擾的外國人

不免艷羨新加坡的組屋制度

但正如政府設立的初衷

組屋實際上承擔的是「經濟適用房」的角色

如果收入太高、在海外有房產

都是無法購買新組屋的

為了避免炒房,組屋不能私自出租

每戶家庭只能擁有一套組屋

想要賣出也必須先在其中住上五年

購買組屋實際相當於與政府簽訂長期合同

其使用權99年後會到期

但私宅商品房的使用年限達到999年

組屋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口號

但並不負責保障居住者的舒適

外觀平庸的組屋區

組屋沒有陽台,也沒有圍牆和安保

並且禁止飼養大型犬和貓咪

絕大多數組屋修建於郊區衛星城

外觀相對單調乏味

房屋也較為狹窄陰暗

政府還會對組屋的居住人數進行限制

如果家裡有三間臥室,最多只能住6個人

以上種種限制致使組屋和商業公寓相比

有顯著的居住體驗落差

但人民行動黨深知組屋對底層新加坡人的「剛需」性質

李光耀生前曾公開警告那些投票給反對黨的選民

他們的組屋將在下次大選前

不會獲得政府資助進行維護更新

因此,購買了組屋的新加坡人

也變相被政府所「控制」了

由於近年新加坡人口老齡化嚴重

政府也把促進婚育的願景加在了組屋之上——

35歲以下者,非已婚則不能購買組屋

年輕一代新加坡人對組屋的感情是複雜的

在馬六甲海峽惡劣的地緣政治環境中

於彈丸之地經營出一個繁榮城邦

並有條不紊地打點民生所需

人們在讚嘆「新加坡奇蹟」的同時

自然好奇其背後的治理模式

新加坡實行承自英國的議會內閣制

議會成員來自全城各選區

每個選區內,哪個黨派候選人得票多

就贏得這個選區的全部席位

而國家元首總統則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6年

候選人要求曾擔任總檢察長或大公司主席等高級職位三年以上

且擔任總統後必須無黨派立場

有趣的是,為了促進種族平等融合

2016年新加坡議會通過修訂憲法

若某個族群連續30年沒有人當選總統

下屆總統選舉就僅限該族群代表參與

本屆總統哈利瑪·雅各布

就是自1970年來第二位馬來人總統

也是首位女性總統

新加坡總統哈利瑪·雅各布

但國家元首並非政府首腦,是虛位職銜

真正行使行政權力的

是議會多數黨領袖——總理

自1959年至今

人民行動黨一直擔任執政黨

因此總理也一直出自該黨

有新加坡「國父」之稱的李光耀

正是人民行動黨的多年領袖

新加坡立國至今只經歷過三名總理

李光耀、吳作棟

以及李光耀的兒子、現任總理李顯龍

李顯龍(左)、李光耀父子

人民行動黨在經濟中也扮演強勢角色

電信、住房、交通、金融等多個主要行業

555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72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