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貨幣政策的特點
新加坡以匯率為基礎的貨幣政策框架簡言之,可以描述為籃子,波段和爬行或BBC系統
新加坡元對我們主要貿易夥伴和競爭對手的一籃子夥伴進行管理。根據我們與特定國家的貿易關係程度,各種貨幣被賦予不同程度的重要性和權重。一個國家越是作為一個入境來源,或者新加坡在國內,外國和第三國市場面臨的競爭就越大,它在籃子中的分量就越大,鑒於新加坡的貿易高度多樣化,該籃子為監控新幣的走勢提供了比單一貨幣更相關的參考點,因此,定期修改籃子的組成,以考慮到貿易模式的變化。
MAS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允許貿易加權的$$匯率(新元NEER)在政策區間內浮動。這使得MAS能夠將貨幣保持在「有限制的道路」中,從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同時,新元NEER可以根據市場力量在波段內進行調整,以便短期市場波動性能夠被吸引,但如果貨幣自由浮動,則不會出現劇烈波動。
最後,爬行是指新元NEER政策區間的斜率,每六個月審查一次(波段寬度也是如此),以確保它與經濟的基本基礎保持一致,並避免貨幣的任何錯位。通常,爬行設置為向上(即升值)或平坦路徑(即0%的斜坡)。這些功能共同定義了新元NEER框架,確保了貨幣政策保持紀律性。這就是,這個體系是經濟的名義支柱。如果MAS試圖實質性地改變貨幣供應量,那麼以匯率為中心的貨幣政策可能會突破其區間。如果MAS試圖進行新加坡元地機會性競爭性貶值,情況也是如此。
貨幣政策的傳遞機制
MAS的匯率政策影響新加坡通貨膨脹和經濟活動的渠道有兩個主要:通過進口價格的直接渠道和通過新加坡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的間接渠道(圖6)

通過進口價格直接渠道
新加坡貨幣政策影響通貨膨脹的第一個更直接的渠道是通過匯率變化對進口價格的影響。要了解此通道的工作原理,請讓我們查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MAS將新元NEER政策區間設定在更快的升值速度上。隨著匯率的走強,新加坡進口的外國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在兌換新元後會更低。這給CPI帶來了下行壓力,這取決於進口商和零售商通過較低價格向消費者傳遞的程度和速度。
通過對新加坡商品和服務的需求的間接渠道
貨幣政策影響新加坡通脹的第二個渠道是通過它對新加坡商品和服務的需求的影響繼續我們以前的例子
當MAS提高新元NEER政策區間的升值速度,以及新加坡生產的貨幣實力,短期內,新加坡生產的商品和服務在世界市場上的定價將不那麼具有競爭力。此外,由於新加坡生產的商品進口商品價格下降,國內需求將受到抑制。
外部和國內對新加坡製造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下降,將導致生產下降,對人力,工廠空間和機器等要素投入的需求減少。因此,工資和其他商業成本將放緩,通貨膨脹壓力將緩解。這種間接傳輸機制比直接渠道複雜一些,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在經濟中發揮作用。
如果MAS貶值了新元,這將使出口更具競爭力嗎
乍一看,為了提高新加坡商品和服務的出口價格競爭力,促進出口增長,名義匯率似乎很誘人。然而,經過仔細觀察,前面提到的傳播機制表明,消弱匯率的好處可能非常小,而且是短暫的,隨著貶值,出口最初會上升,因為現在國際市場更便宜。
然而,與此同時,通過直接進口價格渠道進口用於新加坡生產的中間投入將花費更多,特別是對嚴重依賴進口原材料和中間部件的國內生產商而言。
此外,如果出口增加,這可能導致過熱,推高對國內生產要素(如勞動力)的需求,並最終通過間接的傳輸渠道導致工資的價格上升。
此外,新加坡的出口似乎對全球收入的變化比對國內外價格差異更敏感。協助出口商通過暫時疲軟的貨幣進行競爭,會向企業發出錯誤的信號,鼓勵他們忽視生產率的提高
貨幣政策的溝通
近年來,包括MAS在內的許多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在政策目標,操作程序和貨幣政策變化的溝通方面,都逐步採取了更加透明的政策。這包括披露用於評估經濟前景的經濟模式的信息,而經濟模式是決策的基礎
提高透明度的主要理由是促進責任,使貨幣政策在實現其目標方面更加有效。如果公眾知道政策的目標和工具,如果當局做出可信的承諾來實現這些目標和工具,則後者是可以實現的。良好的政府還呼籲各國央行對其行為負責。
此外,它還最大限度地降低出於政治目的操縱政策的風險,從而提高中央銀行在追求其目標時的可信度和獨立性。
MAS為提高透明度做了哪些工作
多年來,MAS在貨幣政策審查中朝著更加開放和溝通的方向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其中一項關鍵舉措是,自2001年2月以來,每六個月發布一份正式地貨幣政策申明(MPS),宣布在MAS審查後地政策立場。此外,隨附地報告《宏觀經濟評論》提供了有關評估新加坡經濟宏觀經濟發展和趨勢地詳細資料。檢討旨在加強市場及市民對公安部門宣布地貨幣政策立場的了解。
2006年,MAS也開始發布每周新元NEER兩次的數據,在MPS發布時。自2012年以來,每月提供新元NEER的每周數據,這允許研究人員分析數據,從而提高責任性。
MAS在提高公眾對經濟問題意識方面也發揮了更積極的作用。它一直在發布其網站,如「經濟探索者」簡報和「員工論文」系列,並舉辦研討會和演講的學生,私營部門分析師,以及來自本地和海外機構的代表。此外,MAS於2000年2月組織了一次航空計量模型會議,以推出其旗艦的新加坡貨幣模型(MMS),用於政策模擬。不時有關於新模式的信息通過。
《宏觀經濟評論》傳播,在2014年8月的研討會上,發布了MAS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模型,以加強與學術界的合作。
更大的透明度如何增強貨幣政策?
在促進對貨幣政策立場背後的思想和理解方面,貨幣政策溝通的更大透明度顯然有助於使市場的觀點與決策者的觀點一致,從而減少了MAS干預以達到預期匯率要求的必要性。通過增加向公眾提供的信息量,更高的透明度也有助於減少影響企業決策的價格和工資發展的不確定性。
貨幣政策規則與自由裁量權
在貨幣政策方面,關於是否應要求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執行中遵循特定規則,還是允許它們充分酌情處理經濟情況,存在長期和持續的辯論。一種基於規則的方法的應用是所謂的泰勒規則,以史丹福大學的約翰.泰勒的名字命名,該規則要求中央銀行根據當前產出水平和相對於特定目標的通貨膨脹率確定其政策利率
與此密切相關的是許多國家在過去30年中採用的通貨膨脹目標做法。在這種制度下,中央銀行不得不宣布其中期通脹目標 - 通常在1%-3%的中間點,在某些情況下,法律要求實現這一目標。針對通脹的目標還需要中央銀行在體制上承諾將價格穩定作為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實際上,大多數央行都採取了一種「靈活的通脹目標」形式,這為它們在時間範圍內實現通脹目標提供了一定的迴旋餘地,並納入了其他目標,如使產出接近其潛在水平。
基於規則的方法有幾個好處,首先,有一個基準,可以判斷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其次,央行更加獨立,不太可能受到政治干預。第三,承諾以特定的方式行事,後來又違背這一承諾的誘惑,所謂的時間不一致問題減少了。
目前的觀點似乎是,雖然基於規則的方法可以作為貨幣政策的指南,但一些酌處權也是必要的。決策者沒有完美的經濟模式,因此不能確切地了解當前或未來的產出水平和通貨膨脹。歷史數據經常被修改,對經濟的衝擊,如2008-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顯然需要更靈活的方法。
根據這一共識,MAS使用基於規則的方法作為貨幣政策的補充性檢查,但將其與前瞻性方法相結合,從而允許在事件發生時有充分地自由裁量權來處理事件。因此,MAS沒有實行嚴格的通脹目標,但這一制度的許多核心特徵都體現在其貨幣政策的溝通框架中。
例如,自1981年匯率框架正式確定以來,MAS在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方面具有操作上的獨立性,並成功的實現了低通脹和穩定通脹的首要目標。提高透明度和高度可信度有助於確保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而無需明確針對通貨膨脹或基於規則的方法。
貨幣政策面臨的近期挑戰
1)資產價格上升和金融穩定
2006年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崩潰,標誌著全球金融危機的開始,凸顯了各國央行是否應該利用貨幣政策來平緩住房和公平市場的資產價格以確保金融穩定的問題。畢竟,巨大的經濟成本是由於資產泡沫破裂造成的,包括產出下降和銀行不良貸款增加,然而,泡沫本質上是難以預見的,先發制人的貨幣緊縮可能導致意外的衰退。這也可能損害價格穩定總體目標的實現,使貨幣政策的溝通更加困難。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最好讓央行關注整個經濟的價格穩定,但要通過有針對性的行政措施來處理特定的資產價格。新加坡在2009年和2010年都採取了宏觀審慎措施,以確保房地產市場的可持續狀況。這些措施包括將獲得第二套住房貸款的個人的貸款價值比率降低到50%,徵收懲罰性額外購買者的印花稅,以及對尋求向銀行貸款的個人徵收60%的還本金率。自2013年末以來,這些政策似乎促成了房價的逐步放緩。
2)經濟結構調整對通貨膨脹的影響
新加坡貨幣政策面臨的一個可能更具挑戰性的問題是,經濟向高生產率活動轉變,如何暫時推高國內通脹來源,例如,在建築,食品和零售服務等行業,減少來自國外的低生產率工人的數量,可以在短期內對工資和其他商業成本施加上行壓力。作為回應,MAS在2012年採取了緊縮貨幣政策,其方式是,由於結構調整,通貨膨脹的上升「有所緩和,但尚未完全抵消」,因為它認識到,隨著經濟從過度依賴低技能勞動力轉向生產率驅動型增長模式,必須進行供應方成本調整。
貨幣政策約束
貨幣政策涉及權衡利用
中央銀行不能做任何事情,必須在相互競爭的目標之間做出艱難的選擇。首先,如在BOX C中描述的那樣,如果MAS使新幣貶值,那麼短期內可能會對出口造成損害。然而,預計提振幅度不大,隨後通過間接和間接渠道通脹上升,將相當迅速地抵消這一好處。此外,通過獲得使人民幣走弱的聲譽,MAS對強勢新元的承諾和投資者對新加坡作為金融中心的信心可能第二個權衡是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線關係通貨膨脹和失業。短期內,只要央行通過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就存在權衡失業率將下降,儘管代價是通脹上升。但由於長期或「潛在"GDP增長僅取決於供給方面因素,如勞動力增長,資本積累和生產率增長,通過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只會推高工資和價格,對產出沒有永久影響。換句話說,長期菲利普斯曲線是垂直的潛在產生水平,沒有在低失業率方面,超越短期運行會受到削弱
貨幣政策不能單獨發揮作用
貨幣政策不會在真空中運作,相反,它受益於健全和一致的經濟政策的支持框架,以及有效運作的研究所
例如:新加坡的勞動力市場相對靈活,與許多國家相當,在周期性衰退期間,私人和公共部門的工資和獎金的可變部分可以暫時減少,以降低生產成本,加快復甦。金融市場也非常深入和高效,正如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所表明的那樣,當時對新加坡的影響相對較小。
關鍵是,穩健的財政政策為貨幣政策的實施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在一些已開發國家,政府支出遠遠超過收入,並期望中央銀行通過」印鈔「來資助其貨幣,即為政府創造貨幣支出,從而增加貨幣供應。這不僅損害了央行的獨立性,而且往往導致快速通脹。由於政府審慎的財政政策,這在新加坡並不起作用。
同時,貨幣政策的影響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在經濟中發揮作用,在產出急劇下降的衰退時期,面對金融市場風險厭惡情緒加劇,提供自信可能很重要,因此削弱新元NEER可能無濟於事,相反,擴張性財政政策應該用來支持企業和家庭,而貨幣政策則提供了穩定性
新加坡貨幣和財政政策協調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在2008-9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當時更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輔之以預算中包含的205億新元的財政」彈性一攬子計劃「,此外,政府亦退休就業信貸計劃,以確保公司繼續獲得信貸,以維持其業務。企業和家庭得到稅收優惠和直接援助,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通過低迷,貨幣和財政政策的這種組合,與從危機中快速而強勁的經濟復甦有關。
各國央行必須在信息不全的世界中制定貨幣政策
在任何時候,各國央行都必須判斷,近期的發展是否只會對經濟增長和通脹產生暫時的影響,或者未來是否發生了永久性影響增長和通脹的經濟結構變化。
因此,央行的經濟學家盡最大努力創造可靠的經濟模型,並根據即將公布的經濟數據對其進行測試。然而,儘管國民帳戶統計人員盡了最大努力,但中央銀行沒有關於經濟狀況的最新消息和完全可靠的信息。經濟數據有限,因為他們的發布有障礙,因為捕捉經濟中的無數交易需要時間。此外,有些部門難以量化,統計人員必須作出估計。與此同時,政策制定者對經濟如何運作並不十分了解:經濟的關聯性,因子和影響。使事情複雜化的是,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是長期和多變的,如果經濟結構以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行為隨時間而變化,即使是最好的模式也會變得不那麼相關。
出於這些原因,各國央行依靠一系列經濟指標來指導貨幣政策的制定。其中包括貨幣指標,如利率,匯率和貨幣供應:工業生產和出口指數等實體經濟指標,以及消費者信心和商業調查等」軟「數據。鑒於新加坡對國際貿易和金融市場的極端開放,新加坡尤其重要的是預測其主要貿易夥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這影響出口,以及全球石油和商品價格的預測,這些預測會影響國內通貨膨脹率。在MAS,貨幣政策的制定過程還通過向貨幣和投資政策會議或MIPM相當於其他央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它由經驗豐富的公職人員和高級決策者組成,他們獨立得為決策的集體智慧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