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打頭陣的兩個新私宅項目,開盤首個周末各賣出超過50個單位,僅占項目整體或已推出單位的約三成,凸顯買氣平淡。
由於買家對價格更加敏感且非常挑剔,新私宅今年開頭的銷售速度緩慢,市場人士認為,2月份農曆新年後,市場活動或將明顯回升。
靠近山景地鐵站的99年地契項目頂林佳苑(Hillhaven,341個單位),以及位於實龍崗路的永久地契項目The Arcady at Boon Keng(172個單位)星期六(1月20日)開賣。
根據發展商提供數據,頂林佳苑在項目開盤首日推出的179個單位中,共賣出59個單位,相當於33%的單位售出,售價從每平方英尺1903元起跳。
The Arcady at Boon Keng則賣出51個單位,占整體項目近30%。項目售價從每平方英尺不到2400元起跳,一臥房和二臥房單位占銷售的大部分。
頂林佳苑由積水住宅(Sekisui House)和遠東機構(Far East Organization)聯合發展。The Arcady at Boon Keng則由金成興控股(KSH Holdings)、新聯明發展(SLB Development),以及和利集團(Ho Lee Group)聯合打造。
遠東機構發布的文告說,頂林佳苑的所有買家都是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其中30歲至50歲占七成。
經歷去年12月淡季及發展商去年較疲弱的銷售情況,市場需要多一些時間才能熱起來,伊斯邁對於上述項目的銷售表現並不感到意外,反而覺得「令人鼓舞」。
總體而言,新的一年開始時購買情緒可能仍然稍顯謹慎,潛在買家可能會花時間評估市場並比較選擇。感覺上買家仍然對價格敏感,對他們想要購買的房地產非常挑剔,並不急於出手。
新私宅今年開頭的銷售速度放緩,直到買家更掌握市場情況,勢頭才會加快。
新私宅項目去年開賣表現參差
繼政府去年4月推出新一輪房地產降溫措施,新私宅項目去年表現參差,有些一開盤就賣得滿堂紅,有些則遇冷。
例如,措施出台後首個開盤的新私宅項目博盛苑(Blossoms by the Park,275個單位),開盤首日售出198個或72%的單位。位於德明路的99年地契項目名門世家(Grand Dunman),去年7月開賣首個周末共售出550個單位,占1008個單位的約55%,是繼鑫悅府(Normanton Park)之後,兩年多來首個周末銷售成績最佳的新項目。
相較之下,位於丹戎巴葛的99年地契綜合發展項目TMW Maxwell去年8月開盤首個周末賣出七個單位,占單位總數(324個)不到3%。
由於下來還有更多新私宅項目登場,買家持謹慎心態,比較各項目後再抉擇。
另外,一臥房和二臥房單位受投資者和自住型買家的青睞,今年登場的新項目這方面供應較少,影響銷售情況。像The Arcady at Boon Keng所有11個一臥房加書房單位在開盤首日就被一掃而空。
四項目新春前後陸續登場
除了頂林佳苑和The Arcady at Boon Keng,在農曆新年前後一個多月預計有四個新項目陸續登場,為市場帶來978個單位。
位於園景路(Yuan Ching Road)的執行共管公寓(EC)項目昱豐嘉園(Lumina Grand,512個單位)正開放預覽,1月27日(星期六)開賣。
新春後或推出的新項目則有位於倫多的Lentoria(267個單位)、位於巴西班讓的錦繡山莊(The Hillshore,59個單位)以及位於緯壹城(One North)的The Hill@One-North(140個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