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剛建國的新加坡在城市面貌上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無異, 住房緊缺、環境污染、貧民窟成群,還時不時有騷亂。
李光耀發現發生騷亂的時候,人們會把自行車等私有物品搬進家裡藏好,他意識到「有恆產者有恆心」。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就此成立,為工人提供廉價住房,也為移民安家。


(圖源:新加坡檔案館)
建國後不久,新加坡政府就開始蓋組屋,用購入的方式擁有全國80%的土地,開始搞100年的規劃。
便宜買,便宜賣,按政府規劃開發之前的土地的價格來購買這就節省了開支。
僅僅50多年,高效廉潔的新加坡政府坐言起行,足足蓋了超過100萬套組屋。

無論領導層如何變換,公眾住房政策在新加坡都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1964 年,時任新加坡第一任總理李光耀先生首次提出「居者有其屋」計劃;

而後在1995 年,第二任總理吳作棟也曾明確指出「我們政府的政策就是要讓每一個新加坡人都能在自己的國家擁有他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任總理李顯龍執政時期,新加坡的組屋有了更好的設計,和出台一系列保證組屋滿足剛需,而不被拿來「炒」的規則。
到了第四代領導班子,「下屆總理接班人」黃循財自己就是在組屋裡長大的孩子。

從出生起, 他們一家就居住在位於馬林百列的一個HDB,一直到20多歲。
黃循財曾經歷任時間較長的一個部門是國家發展部 - 直接管理新加坡建屋局(HDB)。
他也認同:「人們來到新加坡,最好的切身利益莫過於在這裡擁有一套政府組屋或一套私人住房。」
攻略:
在新加坡如何買組屋?
現在問題來了,在新加坡怎麼買組屋呢,作為公共住房,HDB必須保證申請人是剛需,購買組屋受國籍,年齡,家庭情況,種族融合政策(EIP),還有SPR配額等限制。
簡單來說,公民家庭可以買新組屋,PR可以買轉售(二手)組屋,外國人不可以買, 為了買組屋也是許多人想申請PR和公民的原因。

申請組屋一般需要以家庭為單位,單身者需年滿35周歲才能申請。
各種限制和規定讓人眼花繚亂,一起來看看到底怎麼買?
誰可以買組屋?
BTO期房:
1、公民+公民
2、公民+PR
3、公民+外國人*符合相應條件
轉售組屋:
1、公民+公民
2、公民+PR
3、公民+外國人*符合相應條件
4、新PR夫妻均滿3年
(以上均需符合聯名購屋關係)

來源:新加坡建屋局
年齡限制:年滿21歲或者以上
薪水限制:新加坡公民購買新組屋
也有相應的月薪限制
月薪需要低於14000新幣

家庭結構限制:
購買組屋通常來說需聯名
比如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這樣做的目的是
為了增進家人的感情
(還有拯救生育率?)

單身的人想買也可以
首先你得是公民
而且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年滿35歲的單身人士
2、喪偶單身人士或者孤兒
3、月薪低於7000新幣

配偶限制:購買組屋
需要滿足EIP和SPR配額
EIP就是民族融合政策
同座組屋的非馬來西亞籍永久居民
的比率不能超過8%
SPR配額詳情如下:

其他規定
1)一個家庭只能擁有一套組屋,如果要購買新組屋,舊組屋必須賣掉,確保國家的房產資源是為最需要的人服務。
2)屋主買了組屋一般需要住滿5年 ,才能賣或者整房出租,在此之前,屋主必須居住在此套組屋內,出租房間。
3)PR滿三年才可以購買二手組屋,PR家庭也不能同時擁有組屋和私宅。
4)組屋不允許用於任何商業行為,任何違規行為會受到嚴厲處罰。
5)對於新移民,購買組屋對身份也有要求,一起購房的兩人必須是直系親屬,夫妻,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才可以搭檔來申請。
*最近新出爐的「黃金地段組屋」還有更嚴格的規定。
99年地契
政府組屋是99年的屋契,對比國內的70年產權,這個時間限制已經很長,足以讓一個人一直住到老。
也可以通過出售、出租來套現或留給自己的子孫,99年後,再將組屋還給政府。
在組屋的屋齡超過70年的時候,會推行自願提早重建計劃。
舉例:假如新加坡人在30歲結婚,買了一間99年地契的HDB, 等到40年後退休時,房子還能繼續住59年,足以讓人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住到終老。
就算活到90歲,仍然有剩餘三四十年的剩餘屋契,還有價值的。
那麼組屋的這個剩餘價值可以轉贈給孩子,孩子不想住也可以賣掉,其實孩子往往也會選擇自己申請組屋。

買組屋的補貼
2019年為了應對組屋價格上漲,新加坡更新了補貼計劃,讓原本就便宜的組屋在補貼後更加便宜!
EHG(增強型公積金房屋補助金,Enhanced CPF Housing Grant)
PHG(鄰近住房補助金,Proximity Housing Grant)
FG(家庭補助金,Family Grant)

對於符合要求的人群來說
1、購買BTO等新組屋,能獲得EHG補貼,最低5,000新幣,最高80,000新幣。
2、購買二手組屋,可疊加使用三種補貼:EHG + PHG + FG,最低65,000新幣,最高160,000新幣。
3、購買EC,能獲得FG補貼,最低10,000新幣,最高30,000新幣。
我們看得出,新加坡的組屋擔得上世界優秀公共住房的樣板。
絕不是人們刻板印象中的「經濟適用房」,也不是類似於HK那種公屋,其普及率高和質量好。

如今新加坡80%的人是居住在政府組屋裡面的。
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新加坡91.6%的居民,對其住房整體表示滿意~

回想起來,雖然李光耀有著和西方不同的治國理念,他杜絕公共福利泛濫、認為社會不能養懶人,
但新加坡卻從建國不久後在公共住房這件事上投入巨大。
住房問題考驗著國家促進國民幸福的制度能力;家庭是幸福的發源地,住房是家庭幸福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