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新加坡,移動支付普及率低,李顯龍總理在去年的國慶群眾大會上曾自嘲是「鄉巴佬」。如今2018年都快過完了,移動支付在新加坡的使用情況有沒有進展呢,讓我們用數據說話。

支付方式的未來
銀聯國際和尼爾森於近日發布了一份新加坡《支付方式的未來》 研究報告(The Future of Payments Study),他們對400個新加坡消費者就移動支付和非移動支付的選擇做了調查。
移動支付方式包括二維碼支付(QR Code)、P2P轉帳支付(peer-to-peer Transfer)、無接觸支付(Contactless)。
非移動支付則是指現金和銀行卡。

現金仍是王道
本次調查發現,在新加坡,二維碼支付使用率為67%、P2P轉帳支付為65%、無接觸支付有43%。嗯,看起來數據還不錯?
看看現金支付使用率,高達94%,你才明白在新加坡,現金才是王道。銀行卡也是最受歡迎的支付方式之一,信用卡和借記卡的使用率分別為71%和62%。

參與調查的消費者按年齡分為Z一代(18-21歲),千禧一代(22-37歲),X一代(38-50歲)和嬰兒潮一代(51-65歲)。調查發現每代人在選擇移動支付方式時有自己的偏好,年輕人更喜歡P2P轉帳,較年長的則偏愛二維碼。
移動支付在新加坡未來堪憂?
雖然新加坡的現金使用率依舊如此之高,但尼爾森新加坡執行董事Garick Kea表示「新加坡正在加速邁向無現金社會,移動支付正成為我們社會未來的一個關鍵部分」。
Garick Kea的底氣同樣來自於這次調查。在新加坡的這些移動支付用戶中,過去三個月平均使用2.4個移動支付平台(要知道中國人也不過主要是用支付寶和微信兩個平台),三分之二(66%)的新加坡人表示,他們會向自己的社交圈推薦移動支付。

整體上,58%的新加坡人至少使用一種形式的移動支付,平均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人(23%),這三種移動支付方式都使用過。
此外,六成(64%)的人會主動教身邊不會使用移動支付的朋友、家人和同事如何使用。59%的受訪者支持新加坡成為一個無現金社會,並表示像這樣的研究可以讓新加坡更接近smart country的目標。
由此可見,新加坡人對移動支付的態度總體上也是積極的。

新加坡的「無現金社會」展望
雖然,早在2014年,新加坡就把推行移動支付放在了「智慧國家2025」的10年計劃中,並將移動支付作為促進新加坡全島採用智能技術的五大戰略項目之一。
但是報告中,只有不到一半(42%)的受訪者對新加坡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無現金社會有信心,大部分人估計還需要12年左右的時間,新加坡才能實現完全無現金支付。

當然,邁向無現金社會的旅程不會在一夜之間完成,需要我們為這一願景不斷地努力,所以,今天開始就移動支付吧。(emmm,可是小販中心的安哥只收cash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