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個五年階段取得巨大成功後,李光耀開始加速發展第二個五年階段。拿著這張成績表去吸引外資,進軍國際市場,許多大型企業如惠普半導體公司、石油公司等紛紛落戶新加坡。這個吸引跨國公司的計劃,也成功錄用多於一半的新加坡勞動力,解決了失業率的問題。為了讓更多的人融入這個國家並為其作出貢獻,李光耀還制定了各種措施來提高勞動力素質和加強職業培訓教育。此外,他還鼓勵外國人才前來新加坡發展事業並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許多來自鄰國的人前來找工。

經過十年的艱苦努力和辛勤付出,新加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就,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解決了貪腐問題、提供了廉價住房、吸引了外資、發展了經濟、提高了勞動力素質……李光耀成功地讓這張看似毫無希望的牌起死回生!然而,要維持這種繁榮並實現長期發展仍需解決一個終極問題:如何將不同民族、缺乏統一語言、文化、命運的人們團結在一起並共同建設一個全新的國家?
新加坡的種族融合之道:雙語教育和種族比例
面對著三個矛盾重重的民族,他沒有用分治法管治,相反他想撮合大家就是建立國民身份認同,這裡不屬於馬來亞人或華人,也非印度人,每個人都有他們專屬和平等的位置。
為了打破種族隔離的僵局,他打出了「房屋牌」。他通過立法,規定每個地區的種族比例都不能超過一定的界限,從而避免了出現「獨家村」的局面。他的目的是讓各種族能夠習慣彼此的存在,從而化解種族間的矛盾。

除此之外,他還從語言入手。新加坡當時75%人口說中文,14%說馬來語,8%說泰米爾語。李光耀知道如果官方語言是普通話。那25%的非華人可能會感到不公平。那就全民以英文作為母語。但是強行用英語,不就等同抹掉他們的文化?
於是,他精心設計了一個雙語教育政策,英文第一,母語第二。於是教育局就要求學校用英語教學同時規定必須有普通話班、馬來語班和泰米爾語班。讓不同背景的人自行選擇母語,新加坡憲法也確立這四種官方語言,沒有優待任何民族同時容許大家保留種族獨有文化,化解根深蒂固的種族問題,更為新加坡帶來龐大國際市場和經濟效益。

在李光耀的巧妙運籌下,新加坡的多元種族特色得到了充分的體現。1966年,新加坡的憲法規定了四種官方語言:英語、普通話、馬來語和泰米爾語。這既保證了每個種族都能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又避免了因語言問題引發的矛盾。這個策略的實施,不僅為新加坡帶來了巨大的國際市場和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它化解了種族問題的根深蒂固的影響,使新加坡的國民對自己的身份有了強烈的認同。
李光耀的智慧與意志
李光耀是一個非宗教派的人物,他的形象作為新加坡統一的象徵向世界展示。他明白,雖然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的社會,但是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他希望大家都能把精力放在建設國家上,而不是互相指責。在他的引導下,新加坡逐漸由一個小漁村蛻變為一個全球樞紐。

李光耀通過一代人的努力,解決了住房問題、失業率問題,建立了強大的經濟基礎。他不僅團結了三大民族,更讓新加坡實現了從一個小漁港到全球樞紐的華麗轉身。

李光耀沒有歷史可以依賴,但他並不因此感到困擾。相反,他為新加坡設定了一套願景,帶領著這個國家邊走邊改,書寫著自己的歷史。他的智慧和勇氣,為新加坡的獨立和繁榮鋪就了道路,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多元種族社會如何通過巧妙的策略和堅定的決心團結在一起,共同邁向繁榮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