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體出售市場放緩,今年第三季有四個項目售出,環比少了兩個。市場分析師說,政府收緊貸款條例以及全球經濟風險升高,接下來集售市場交易可能進一步放緩。
利斯蘇富比國際房地產研究部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顯示,在今年第三季成交的四個住宅項目是春景花園(Chuan Park)、園景大廈(Park View Mansions)、華洋樓(Euro-Asia Apartments)和位於惹蘭烏魯實乞納(JalanUluSiglap)的一座公寓大樓。
房價持續上漲,賣家提高要價以購新居
第三季售出的項目雖然比第二季少,但項目規模較大,總售價比第二季的11億1726萬元高了27.3%,達到13億8248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個項目都是在7月售出的,8月和9月沒有項目成交。
利斯蘇富比國際房地產主管韓煥美說,整體房地產市場前景難料,發展商謹慎行事。由於房價持續上漲,許多屋主高價出售房子,以籌集足夠的錢購買替代的房子。另外政府去年底提高額外買方印花稅,加重了發展商的成本負擔。
珍珠大廈迎運園都流標 專家:發展商轉向謹慎
高緯環球研究部主管黃顯洋說,集售市場已開始放緩。
他說:「在8月和9月,沒有任何一個大型項目售出。在9月截止的政府售地計劃競標活動中,參與競標者也少於市場預期。這可能是發展商在面對利率上漲、通脹和建築成本增加,以及宏觀經濟挑戰時,放緩購地活動的跡象。」
戴玉祥產業研究和諮詢總監藍振文也同樣認為,有些集售項目流標,顯示市場情緒正逐漸轉向謹慎。此外,在第三季推出市場的綜合發展項目少於今年上半年,看出集售市場略顯失色。
流標的項目包括牛車水珍珠大廈(People's Park Centre)。這個商住兩用項目要價18億元,但沒有發展商參加競標。同樣招標失敗的還有要價1億7800萬元的迎運園(TrendaleTower)。
若以今年首三個季度來看,共有14個住宅和商用項目通過集售成功轉手,總額達到34億6800萬元,高於去年全年的22億元。
受訪分析師都認為,接下來發展商在選購地段時會更加謹慎。
藍振文說,經濟放緩和最新一輪房地產降溫措施都增加了房地產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小型地段和永久地契項目對發展商的吸引力較大。
韓煥美則較為樂觀。她預測,集售市場在接下來可能維持現狀,但必須關注貸款利率導致發展商的成本增加,以及買家需求下降所帶來的影響。
她認為,價格在5億元以下而且交通便利的集售項目,或位於市區外的較大項目,較能吸引發展商。
即使集售項目符合發展商的各項需求,但若要順利成交,價格還必須合理。黃顯洋提醒業主,調整售價預期以確保集售成功。
若招標失敗,藍振文則建議業主,與潛在買家進行私下協議,同時要清楚知道,如果這輪集售計劃失敗,就要等兩年後才能展開另一輪集售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