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患癌人數2千萬 新加坡單身女性患癌率增加,最危險致病因素是什麼

2022年12月22日   •   1萬次閱讀

女性患癌率增加 01

過去50多年,女性的癌發比率增加許多,男性則只是略增。

2019年癌症數據顯示,女性的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病率從1968年至1972年的每10萬人有155人增加約一半至2015年到2019年的235.4人,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則保持穩定在每10萬人有65.1人。

相比之下,男性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只略加10人至238.6人,死亡率則從121.8人下降至93.3人。

女性的癌症發病率顯著增加,因而導致死亡率沒變,主要因為女性的癌症風險因素增加。

本地越來越多女性不婚或不育,間接提升了患乳癌的風險,某些現代健康問題如肥胖,也會構成一些女性高發癌,如乳癌和子宮內膜癌。

乳癌仍是本地女性癌症的頭號殺手,占女性癌症死亡病例的17.1%;肺癌則是本地男性癌症的頭號殺手,占25.6%,它也是女性的第三號殺手。

結腸直腸癌同樣是本地女性和男性的第二號殺手,肝癌則是本地男性的第三號殺手。

整體來說,結腸直腸癌、前列腺癌和肺癌是三種最常見的男性癌症,占這五年間46%的男性癌症病例。乳癌、肺癌和結腸直腸癌則是女性的三種最常見癌症,占一半的女癌症病例。

至於按年齡來看,從2015年至2019年,39歲及以下的男性和29歲及以下的女性當中,最常見的癌症是淋巴癌。40歲到69歲的男性最常出現結腸直腸癌;70歲至79歲是前列腺癌,而80歲及以上是肺癌。

30歲至79歲的女性則最常出現乳癌,80歲及以上則是結腸直腸癌。

報告指出,1998年至2019年每五年間,男性和女性確診癌症的年齡中位數也略微增加,分別從65.9歲增至67.8歲,以及58.8歲至62.9歲。

隨著年輕病患比率下跌,年長病患比率也相對提高。報告解釋,由於人們預期壽命延長,預計更多人能活過80歲,這也正是癌症發病率最高的年齡層之一。

患癌死亡率下降 02

本地癌症發病率逐年增加,但整體癌症死亡率明顯下降,10大常見癌症的五年存活率近年來也提高,這包括肺癌、肝癌以及胃癌等存活率一般較差的癌症。其中原因是早期診斷率提高。

根據新加坡癌症註冊局2月份公布的2019年最新數據,本地年齡標準化的癌症發病率從1998年至2002年的每10萬人中有216.8人確診癌症,增至2015年至2019年的235人;死亡率則從每10萬人有114.4人死亡,減少至77.6人。

2015年至2019年期間,分別有3萬8077名男性和4萬零127名女性診斷出癌症;1萬5605名男性和1萬2940名女性因癌症病逝。這相等於每天有約43人確診癌症,以及約15人死於癌症。

癌症發病率上升是已開發國家普遍出現的問題,尤其當人口迅速老化。隨著人們的飲食包括更多加工食品及紅肉等,以及更少運動,大部分工作從體力活轉為腦力活,本地肥胖率攀升,也會提高結腸直腸癌等的發病率。

「死亡率下降、存活率提升,除了因醫療科技的發達,也因大眾對癌症的認知顯著提升,並且更願意接受乳房或結腸直腸癌等篩查。很多人更了解癌症的初期症狀,因此一發現身體有異常就立即求醫。」

從2003年至2019年,許多常見癌症早期診斷率提高,存活率更是取決於癌症是否發現的早。

男性中,2018年至2019年,到了第三和第四期的晚期才確診的肺癌和胰腺癌症患者分別占80.7%和74.5%。因此在這兩年間,男性10大常見癌症中,這兩組病患的五年存活率最低,分別是只有17.3%和10.8%。

至於女性,早期發現的肺癌比率從2003年至2007年的13. 8%倍增至2018年到2019年的27.4%;胃癌則從26. 9%增至37.6%。這兩組癌症病患的五年存活率在這期間也明顯提高,肺癌翻倍至32.2%;胃癌從25.6%增至42.6%。

不過,每四名肺癌病患幾乎三人仍是晚期確診,每八名胃癌病患就有五名晚期確診,因此這兩組病患的五年存活率仍是女性10大癌症病患中最低的,從2018年至2019年,分別為32.2%和42.6%。

至於一些癌症為何普遍在晚期才發現,除了結腸直腸癌和子宮頸癌等癌症潛伏期較長,許多原發癌初期難以察覺,一些如胰腺癌的篩檢方式也較複雜,涉及到成本效率問題。

例如肺癌,半數以上的病患其實不吸菸,本地還未收集足夠的臨床數據來識別出不吸菸而仍處高風險的群體來進行大規模篩查。

全球患癌人數近2千萬 03

2020年全球新增約1930萬起癌症病例、死亡人數約1000萬;全球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會在一生之中罹患癌症。數據還顯示,每8名男性和每11名女性之中,就有一人會因癌症去世。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上述最新數據。該數據共涉及全球185個國家和36種不同的癌症種類,而像吸菸、飲食不健康、超重和缺乏身體活動等已知的致癌風險因素,不僅在發展水平高的國家普遍存在,未來20年內,在發展程度較低或中等的國家也會大幅加劇。

最常見的癌症類型也在發生改變。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中,女性乳腺癌(11.7%)超越肺癌(11.4%),成為患者最多癌症。其次是結腸直腸癌(10.0%)、前列腺癌(7.3%)和胃癌(5.6%)。

在致死率方面,2020年,肺癌患者仍是死亡人數最多的病例,占到因癌症去世總人數的18%。其次依次為結腸直腸癌(9.4%)、肝癌(8.3%)、胃癌(7.7%)和女性乳腺癌(6.9%)。

就性別而言,男性癌症患者中肺癌、前列腺癌、結腸直腸癌和肝癌較為普遍且致死率較高。而乳腺癌、結腸直腸癌和肺癌則在女性患者中最為常見,其中乳腺癌分別占到患病數量的四分之一和死亡數量的六分之一。

三大危險因素 04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有近半癌症死亡病例可歸因於可預防的風險因素,其中三大主要風險包括吸菸、飲酒過量或體重指數高。

醫學期刊《柳葉刀》發布的一份研究發現,在2019年,有44.4%的癌症死亡病例和42%流失的健康年份,與可預防的風險因素有關。

美國華盛頓大學衛生劑量與評估研究所聚焦204個國家2010年至2019年的癌症死亡與殘疾病例,研究了23種癌症和34個風險因素。

研究發現,從2010年至2019年,全球的風險可歸因癌症死亡病例增加了20.4%,而當中最常見的癌症為氣管癌、支氣管癌和肺癌。

研究報告寫道:「這些發現凸顯了,全球癌症負擔相當大一部分有望通過減少接觸已知的癌症風險來預防。」

伴隨這份研究刊登的評論文章指出,可預防的癌症風險因素與貧窮息息相關。

貧窮影響人們的居住環境,而這些環境則影響人們對生活方式作出的決定。防癌需要衛生部門內外同心協力,包括制定特定政策旨在減少接觸致癌風險因素例如吸菸、喝酒,以及推廣可預防致癌感染的疫苗接種。

眾所周知,飲酒以及體重指數大增會導致可預防的癌症死亡病例顯著增多……對患癌風險更高的人而言,癌症篩檢尤其重要。

本地醫療措施 05

針對本地患癌人數的增加,新加坡也採取了不少措施。

新加坡衛生部去年宣布,癌症患者只有使用癌症藥物清單內的藥物,才可通過終身健保索賠或使用保健儲蓄支付治療費。這份清單也會影響私人綜合健保計劃。

調整是為了讓患者更容易獲得負擔得起的癌症治療,從而減緩保險索賠額的漲幅。

癌症藥物開支近年來每年增加兩成,預計每三四年翻倍。為遏制保險索賠額進一步攀升,2023年4月起,只有列入癌症藥物清單的治療方案可向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索賠。

七家提供私人綜合健保計劃(Integrated Shield Plan,簡稱IP)的保險業者因此承諾下來兩年不會調整保費,直到2024年8月底。若患者目前使用的藥物不在清單內,可獲得衛生部的過渡援助。

保費會隨著藥價而上漲,私人醫院的IP保費過去數年已攀升近兩成。按這個增長趨勢,再過五年,一名50多歲的患者每年可能須支付多300元的保費。

190種獲批准癌症藥物 超過九成已列入藥物清單

自去年8月以來,癌症藥價平均降低三成,一些藥物甚至降了65%。目前獲衛生科學局批准的190種癌症藥物中,超過九成已列入癌症藥物清單。隨著藥價降低,預料更多非清單藥物能在未來數月或數年內列入清單。

不過,在今年9月1日之前開始接受癌症治療,但使用非清單藥物的患者,須自掏腰包的數額可能會增加。

為了不影響這些患者的療程,衛生部將為他們提供額外的過渡援助,直到完成治療。如此一來,他們在通過終身健保索賠以及使用保健儲蓄支付治療費後,自掏腰包的數額將減至最低。

若這些患者受保於IP,也可繼續獲賠一年,直到明年9月底。

與此同時,為了讓患者更負擔得起經臨床認證且符合成本效益的癌症藥物,衛生部將通過藥物援助基金,讓更多在公共醫療機構接受治療的本地居民獲得藥物津貼。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498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