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會議長陳川仁(左)在臉書發文,為自己在國會失禮的用語向林志蔚道歉。(網際網路/紅螞蟻製圖)
作者 王震宇
常言道「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前天(11日)在各大新加坡媒體和社媒平台上刷屏的一則新聞,涉事主角之一肯定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
這名涉事主角,說的就是國會議長陳川仁。
新加坡網絡論壇Reddit的一則貼文,指今年4月17日的國會議事過程中,在工人黨議員林志蔚發言完畢,陳川仁呼叫下一名議員發言時,竟輕輕嘀咕了一句「他X的民粹主義者」(F***ing populist)。
(編按:「民粹主義」是一種主張人民主權,號召以人民的名義改造精英統治的意識形態,旨在贏得大量民眾的支持。)
好巧不巧,這句仔細聽都未必能聽得清楚的「輕聲細語」,竟被當時仍未關上的麥克風捕捉到,還被有心人刻意擴大音量,好讓廣大網民都能聽得一清二楚「議長在國會殿堂上說了髒話」。
陳川仁前天在臉書發文,為自己在國會上的失禮用語,向林志蔚道歉。

陳川仁表示,他已經不記得當時的情景,必須重聽視頻來回顧。單從網上流傳的視頻來看,他應該是對林志蔚的講話作出了反應。
他說: 「我在聽議員演講時,也跟大家一樣,會對發言內容形成自己的觀點。我那時說出的話純屬個人想法,當下也是低聲自言自語,並非說給任何人聽。」
「然而我的確不該將這些心聲說出來,也不該以不符合國會議事廳禮儀的用語這麼做,我為此道歉。」
貼文最後,陳川仁說「已與林志蔚副教授通話,並向對方表達了歉意,對方也接受了他的道歉」。
該貼文出街約兩小時後,林志蔚也在留言區證實「議長的確有打電話給我,我已接受了他的道歉。」

(臉書截圖)
這次的「失言」風波,除了引發熱議,紅螞蟻也從中整理出三點,看看蟻粉是否也有同感。
① 多數網民一看見關鍵字就「開炮」

4月17日,國會在辯論哈莉瑪總統代表政府發表的施政方針時,共有46名議員提交了名字準備發言,這裡只截取其中25人,林志蔚是第三名發言者。(國會官網截圖)
在新聞報道出街、陳川仁發表道歉貼文後,這起事件頓時登上熱搜榜。
儘管有人認為,陳川仁第一時間道歉的做法值得尊重,知錯能改應被原諒,卻也同時引來不少網民斥責,直指國會議長在國會殿堂爆粗口的行為十分不可取,根本就是明知故犯,沒有以身作則。
國會在4月17日當天,主要是辯論哈莉瑪總統代表政府發表施政方針。當天準備發言的有46位議員,林志蔚排在第三位,他的發言約有20分鐘。
林志蔚說,他基本贊同哈莉瑪總統的說法,但呼籲政府必須儘快定下一條貧窮線,並以它為基準來協助貧困的人民。新加坡對外標榜的經濟成功,與很多新加坡人感受到的收入不穩定存有落差。政府卻一直未定下正式的官方貧窮線作為扶貧門檻,令人們感到困惑。
「議長先生,我國在支援本地貧困人民這方面的意願,一直異常地冥頑不靈(remarkably recalcitrant)。我們若要真正稱自己為第一世界國家,那我們可以做得更多,也應該做得更多。」
想必林志蔚的發言應該是戳中了議長的痛點,才引出了後來那句自言自語。
然而,有多少網民是在回看了當天國會視頻後才作出自己的判斷?又有多少人是在看到幾秒鐘的剪輯版視頻,加上聽到關鍵字,就湧現不滿情緒而開罵?
② 國會線上直播,議員一舉一動被無限放大

國會2021年起在網上直播。(海峽時報)
這並非國會第一次爆出「錄音門」事件。2021年9月,外交部長維文也因在議事廳私下說了不該說的話,向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道歉。
國會自2021年開始在網上直播後,議員們的言行舉止都被無限放大了。
新加坡人不但有機會觀看國會直播,也有機會反覆回看國會進程。這雖然能讓言之有物的議員加分,也會讓那些沒有謹言慎行的議員直觀地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網上時不時也會冒出各種迷因,捕捉到議員在國會殿堂里低頭劃手機、甚至是打瞌睡的畫面,製成各種「表情包」。
追看國會的人有各自的目的。有些會仔細聆聽發言內容,有些則樂於當「糾察隊員」,揪出議員「凸槌」(網絡用語,意指出錯或失誤)的證據。
為了以示公平,紅螞蟻重聽了4月17日的國會直播視頻,在會議進行到一小時25分時,找到了陳川仁被指「爆粗口」的節點。
然而反覆回看了幾回,將筆記本電腦音量開至最大,也只能聽得到「populist」一詞,前面那句粗話只聽了個隱隱約約,而且還是因為知道是哪個英文單詞,才勉強聽得清。還未有機會看視頻的蟻粉可點擊這裡自己聽一聽。
只能說,這些糾察隊網民應該有在特別監聽,才能找到這段話,畢竟已經是三個月前的發言。此外,應該也用了特殊的凈化音質工具,才能讓「爆粗口」的部分被清晰聽到。
看來,各位議員今後在國會議事廳,必須額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免讓「用心良苦」的網民找到可爆料的素材。
③ 執政黨白白「送分」給反對黨?
這次的烏龍事件被放大炒作,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因為爆粗口的人的身份是國會議長。
有網民在留言時,特別列舉出國會議長的幾大職責,包括對所有議員保持公正公平的態度,也應對任何程序問題作出裁決。最重要的,議長的一舉一動都直接代表了國會。
因此有網民意有所指地質問:這種行為是不是議長該有的表現?

無獨有偶,過去幾個月,國會領袖和國會議長都曾重申過,議員應遵守國會行為準則。
今年3月23日,新加坡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曾在國會上回懟議長「如果部長都沒問我這個問題,我建議你就別問了」,讓國會領袖英蘭妮忍不住提醒梁文輝在國會上言行舉止必須莊重。
上周,英蘭妮又在國會要求梁文輝在時限內,撤下具爭議的臉書貼文和視頻。
當時,她再次提醒議員們,在國會(特權、豁免與權利)法令下,不論在國會議事廳內外,都必須遵守正當的行為。
言猶在耳,國會議長陳川仁就捲入失言風波。儘管時間點耐人尋味,卻也更體現出,身為議長,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應當更為謹慎莊重。
陳川仁這回沒能管好自己的嘴,又忘了關麥克風,擲出了一記「烏龍球」,反倒給林志蔚搭建好「政治加分」的舞台。
林志蔚在陳川仁貼文下的那則「已接受議長道歉」的留言,除了吸引到至少1000人點贊之外,也有不少網民在回復時對林志蔚讚譽有加,認為他很寬宏大量、很高尚、親切、專業、值得尊重等等。

網民對林志蔚接受議長道歉的留言讚譽有加。(臉書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