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冥誕100周年。李光耀( 1923年09月16日~ 2015年03月23日),祖籍中國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鄉 ,是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創始人,新加坡政府首任總理,被譽為「新加坡國父」。2018年12月18日,李光耀獲得「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為紀念「李光耀冥誕100周年」,本號將推出「百年光耀」系列文章,敬請關注。

曾經盛傳「聯合國有意邀請李光耀先生出任聯合國秘書長」一事, 在《拉惹勒南回憶錄》一書中 ,新加坡首任外交部長拉惹勒南先生證實:
「聯合國的確有人曾經暗示過,要邀請李光耀先生出任聯合國秘書長的職位。可是,李光耀先生沒有接受,因為他最關心的是新加坡的命運與前途!」李光耀曾經說過:我是新加坡的「第一公僕」。他的一生都在為新加坡服務,都獻給了新加坡了。

另外,李光耀的老朋友、著名國際關係專家、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李光耀也是十分推崇, 對李光耀的工作能力、人品、水平等等都是讚賞有加,他說李光耀是「命運原本沒有給他足夠大的畫布」。感嘆李光耀只當一個小國的總理,太「屈才」了,他應該有「更大的舞台」來發揮才能。從《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也可以看出,李光耀對世界形勢分析的獨到見解,而且他和世界許多國家的領導人之間的關係密切,從這些方面看來,他是完全可以勝任聯合國秘書長的職務的。
同僚評價「最接地氣」
拉惹勒南是新加坡的建國元勛,1915年出生於斯里蘭卡,2006年2月22日,在新加坡逝世,享年90歲。 2007 年,為了紀念拉惹勒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成立了「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 。
1954年11月21日,拉惹勒南和李光耀等人一起,創建了人民行動黨。李光耀被選為黨的秘書長,到1990年辭去秘書長的職務,他領導黨的工作長達36年。
1959年,拉惹勒南和李光耀等人一起組閣。從1959年到1990年,李光耀一直是新加坡共和國的總理,領導新加坡達長30年之久,而拉惹勒南和李光耀,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就相識了,後為朋友、同事,長達50多年。拉惹勒南目睹了李光耀先生在各個不同時期起到的關鍵作用。
他從三個方面評價了李光耀
1. 實事求是
拉惹勒南說:李光耀遇到問題時,總會冷靜客觀分析,找出問題癥結。他是一個非常重視實事求是的政治領袖,做什麼事情都正視現實,不逃避現實,即使這現實帶來的是很不愉快的消息,他也不作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很不喜歡相信假象及自欺欺人的那一套,他認為,只有正視現實,冷靜客觀地分析現實,才能找出問題癥結,然後才能有效地想辦法加以應對。
如果你提出的論點是經過周詳的思考有實踐內容的,即使他不同意你的說法,他也會認真聽下去的。如果他被你的論點說服,他會改變他的看法,這種改變有很多次。拉惹勒南說,我知道的就有很多次,曾經被李光耀公開批評過的人,發覺對方說的話也不無道理時,他會告訴內閣成員,再認真研究一下那位被批評的人的意見。即使你是一個普通平凡的人,或者基層公務員的意見,只要言之有物,他也會認真聽的,只要言之有物,說得有道理,他都會聽的。
李光耀最不喜歡聽「廢話」,他沒有時間去閒聊、胡扯。他和人說話,都要求對方的談話內容儘量要有事實根據,不要胡說八道,要不然,他會毫不客氣指責你浪費他的時間。所以,有人說他傲慢。
2.敢於碰硬
李光耀的另外一個性格特點是,他的鬥志驚人,幾十年一直是這樣的,從不臨陣退縮,隨時準備跟任何政敵面對面地解決問題。不管是來自馬共還是來自外國人,或者是哪一個國家的種族主義極端分子的無理指責、搗亂、對抗,他都不怕,一定會和他們周旋到底、戰鬥到底!
上世紀60年代初期,新加坡的親共力量多麼強大,李光耀直接和他們硬碰。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後,為了堅持一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的原則,巫統強人查花阿巴在吉隆坡和新加坡等地煽動人們「粉碎李光耀」「拘捕李光耀」等等,但是,李光耀仍然勇敢地到吉隆坡的國會,繼續理直氣壯地發表"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的觀點。別忘記,那時的軍警力量全部掌握在馬來西亞政府手裡,也是極端種族分子最蠻橫得意的時刻!我當時也經常受到恐嚇。
殘酷鬥爭有「情」打擊。也許你覺得奇怪,李光耀雖然採取行動對付某些政治人物,但是對那些他認為是誠實的,有堅定信仰、有原則、有勇氣的政治敵手,雖然為了立場與觀點和他們嚴厲對抗、對付他們,但是在心裡仍然尊敬他們,如親馬共的林清祥就是一個。還有他決定撤銷南洋大學後,對南洋大學的創辦人陳六使,也只是剝奪公民權,並沒有逮捕他。在他執政期間,他沒有殺一個「政敵」。
3.廉潔奉公
李光耀對自己及黨內和政府的內閣同僚要求都很高、很嚴格,他絕對要求保持廉潔性,因為只有這樣,人民行動黨才有可能執政,政府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新加坡才能贏得國際上的信任,才能順利推行無數個發展大計。
專家評價、專業水準
基辛格與李光耀是同一年(1923年)出生的人,他 於1923年5月27日出生於德國菲爾特,猶太人後裔,今年正好100周歲。他是美國著名外交家、國際問題專家,前美國國務卿、美國國家安全顧問。1973年,基辛格獲諾貝爾和平獎。2016年 ,基辛格獲得了美國國防部卓越公共服務獎章。
1969年到1977年之間,基辛格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發揮了中心作用,並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2015年 10月 23日病逝同日,基辛格即向《華盛頓郵報》撰文紀念這位「親密的私人朋友」。他高度評價了李光耀在新加坡的建設成就,新加坡就是這樣一個在中美之間保持積極關注的國家 。在基辛格眼裡, 李光耀一生矢志不渝的就是追求全球秩序,因為這一秩序是新加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保障,而這樣的秩序和規則,如果沒有大國之間的均衡是無法實現的。

圖為李光耀與基辛格在一起
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 命運原本沒有給他足夠大的畫布
基辛格說:命運原本沒有給他足夠大的畫布。李光耀是一位偉人,他是一位親密的私人朋友,我認為和他相識,這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幸事之一。一個需要從最初混沌中產生秩序的世界將會懷念他的領導能力。李光耀是以新加坡國父的形象出現在國際舞台之上的,新加坡當時還是一個只有近一百萬人的城市。他成長為世界政治家,他的行為舉止就像是給世界各地領導人作出的良心表率。
命運最初看起來,沒有向他提供一幅能夠超越一般性地方性成就的畫布,在去殖民地化的第一階段,新加坡成為馬來西亞的一部分。由於新加坡多數華裔人口和占多數的馬來人關係緊張,更多的是出於給這個難駕馭的城市上一堂有關依賴性的課,馬來西亞切斷了與新加坡的聯繫,毫無疑問,培養了新加坡的獨立精神。
2. 城市國家也能實現繁榮
但是偉人能夠擁有超越物質盤算的透徹視野。李光耀沒有按照傳統觀點行事,他選擇了獨立建國。這一選擇反映了他對新加坡人民的品質非常抱有信心。他宣布,雖然沒有可以依賴的經濟資源,作為前殖民海軍基地這個重點工業已消失,但這個坐落在沙州的城市仍能實現繁榮,取得國際地位,這要基於它的主要資產:新加坡人民的智慧、勤勞和專注。
李光耀和他的同事們堅持教育質量,打擊腐敗,注重管理實效,他們把新加坡人均年國民收入從1965年獨立時的500美元提高至今天的約55000美元。在一代人的時間內,使新加坡成為了世界金融中心、東南亞領先的大都會。
3. 全球戰略秩序的導師
李光耀卓著的表現只是這一成就的一個部分。卓著的領導能力甚至更加重要。隨著數十年時間的逝去,看到李光耀作為全球戰略秩序的導師(就現實層面來說只是一個中等城市的市長)躍上國際舞台是令人感動的,也是鼓舞人心的。
李光耀訪問華盛頓在美國是全國性的事件,總統與他的對話幾乎是自然而然的,內閣和國會的重要成員想與他舉行會談,他們這樣做並不是想聽新加坡的國家問題。李光耀很少為獲得援助遊說決策者。他的主題是美國對於和平世界的保障和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貢獻。他的對話者們並非為請願而來,而是為了向一位我們時代真正的、深刻的全球思想家學習。
超過45年間,李光耀和我總計見過數百次, 他沒有勸導,他從不感情用事,他不是冷戰分子,他是追求世界秩序和負責任領導能力的朝聖者。他理解中國的相關性、中國巨大的潛力,他經常就這一點向世界進行啟蒙。但最後,他堅持認為,沒有美國,世界將無法實現穩定。
4. 美國民主不符合現代標準
李光耀在國內的執政方法,與美國目前的憲法理論的觀點不符,但即便是這樣,說句公道話,托馬斯-傑斐遜時代的民主就符合嗎?在傑斐遜的時代,人們的選舉權是有限的,投票要有滿足財產條件,那時候還存在奴隸的問題。現在不是討論是否有其它選項的時候。如果新加坡當時選擇了批評者所說的道路,它可能因為種族混雜而崩潰,就像是敘利亞目前所面臨的局面那樣。
我在寫悼詞開始時提到我與李光耀的友誼,他不是能說許多動感情話的人。他幾乎總是談及實質性內容,但人們能夠感受到他的情感牽托,與李光耀的對話是對支撐一個人目標感的信任投票。他將生命獻給了公眾服務,將大部分的時間用於共同探索。
李觀天下 好評如潮
《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主要收錄了李光耀對世界大國和國際趨勢的分析與見解,其中有6個章節分別涉及中國、美國、歐洲、東南亞、中東等。李光耀一生密切地參與國際事務。在《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他洞察天下與人生, 憑藉其豐富經驗和深刻洞察力,對今天世界的形勢和20年後世界可能展現的面貌提出看法。相反,在橫跨美國、中國、亞洲和歐洲的廣博敘述中,他剖析了它們的社會、探究其人民的心理,並提出了有關這些國家未來的結論。

《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指出:到2035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超越美國。在這方面,中國的外交政策方針更為明智。他們不認為改變別人的制度關他們的事。制度怎麼樣,他們就怎麼樣去應對,並儘量從中獲取好處,而不把自己套牢。
美國人的問題是,他們帶著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制度的想法介入,結果是一次又一次證明他們錯了,他們沒有改變世界。他們可能可以改變斐濟、萬那杜這些新興且文明未深的社會,並且可以通過如基督教來征服它們。但是他們可以改變中國或印度嗎?它們可是本身有古老傳統的國家。
《李光耀觀天下》 天下人好評如潮
《李光耀觀天下》對世界廣泛的課題做了獨特和坦率的分析,將半個世紀以來其他領袖向李光耀請教的精闢見解展現於前。
——亨利·基辛格博士,美國國務卿(1973—1977)
李光耀對東北亞乃至世界深具洞察力又銳利的分析,再次證明了為何他被視為我們這一代人中卓越超群的資深政治家。在這個瞬息萬變、充滿無法預見的挑戰的世界,李光耀代表的是理智、明晰和希望的堅定聲音。
——李明博,韓國總統(2008—2013)
李光耀提出了一個尖銳且具說服力的分析,強調美國與中國之間最終必然重新平衡全球影響力所帶來的後果。此外,他還明確地揭露了如果歐洲政治家還是無法採取正確行動,歐洲將難免陷入自我邊緣化的境地。憑其遠見卓識和政治智慧,《李光耀觀天下》對21世紀世界的複雜性提供了最寶貴的指引。
——赫爾穆特·施密特,聯邦德國總理(1974—1982)
《李光耀觀天下》里的精闢分析源於李光耀多年來作為一位令人尊敬的政治家的經驗,以及他在國際事務中所取得的成就。
——中曾根康弘,日本首相(1982—1987)
對於在亞洲乃至世界各地發生的事件,我同許多其他領導人一樣,經常聽取李光耀明智而且總是坦誠的看法。他不斷探索的頭腦、敏銳的分析和戰略性的視野,使新加坡成為世界上一支獨特的力量。《李光耀觀天下》這本書蘊藏的智慧和對人性的洞察,將受未來領導人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