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加強自身優勢之外,新加坡和香港之間也在不斷地互相學習和促進。「未來,兩地會走向一個良性競爭,合作共贏的局面。」原花旗銀行(中國)副行長裴奕根對《家辦新智點》表示。
2022年4月18日政策的出台,新加坡明確要求10%的資金需投資到新加坡本地市場中。在一些家辦從業者看來,新加坡正在加強其資本市場的地位。
而香港正在加強其財富管理的職能。擁有功能豐富的金融生態系統的香港,在為家辦提供豐富投資主體的同時,高度發達的財務、資信評估、投資諮詢等第三方中介服務體系還可為資產管理及財富管理中心提供重要支撐。
對此徐欽實形容道,香港和新加坡兩地的資產就像被裝在一個容器里的液體一樣。儘管當前容器連通器的兩端不平衡,最終會趨向平衡。因為,家辦是「互通有無」的關係。
03 新加坡的「短板」
儘管新加坡在亞洲的競爭力逐步增強,但從全球範圍來看,新加坡在一些專業領域仍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第一,香港的金融專才在財富管理方面,擁有比新加坡同業更優良的紀錄。「雖然新加坡的本地人才比較多,但熟知中國市場的人才仍遠少於香港。」Revina告訴《家辦新智點》。
對此,新加坡某單一家辦負責人Leo也深有同感。「很多香港的大基金想在新加坡設立一個分公司,他們最大的煩惱是找不到優秀的人才。」
如果新加坡未來想要提升其在亞太地區金融地位,「肯定要想辦法吸引專業人才。」Revina稱。
不過,這種狀況正在好轉。不久前,徐欽實參加了一個由投資銀行、專業投資機構組織的論壇。在晚宴上,他看到了來自世界各地專業人士,包括英國、印度、泰國、瑞士、香港、中國等。雖然組織方屬於新加坡本地機構,但卻吸引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資產管理人才。
「新加坡對印度、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人才的吸引力會比香港大一點。因此,新加坡的人才更加多元化。而香港的家辦人才更多來自香港本土和中國大陸的國際化人才。」J女士所在的美國機構,客戶來自全球,其在新加坡和香港均設有辦事處。
第二,資本市場股票交易不活躍、交易量小,也是新加坡的一個不足之處。

新加坡交易所
新加坡本地大型且知名的上市公司較少,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更少,大部分新加坡企業會去國外上市。而香港不僅擁有活躍的股票市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主體也較大,尤其是基於大陸的公司主體。
但新加坡善於學習和改變,比如它早於香港引入了SPAC機制。此外,新加坡還是亞洲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和活躍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再加上,新加坡輻射的是整個東南亞地區,擁有更為廣闊的市場,新加坡還正在通過吸引機構和人才,以開發更多的產品工具和市場。
「一旦有了更多的人才、機構、產品工具,屆時新加坡就會形成一個更活躍和重要的交易市場,從而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裴奕根稱。
當然,新加坡的國際化優勢正在逐漸加強。在新加坡設置家辦的高凈值人群多來自於印度、馬來西亞、泰國、歐美以及新加坡等地,更為國際化。在投資上,新加坡家辦更傾向於用全球化主流家族的資產配置方式去進行多元化配置。
「設立在新加坡在通往國際化和全球資產配置上更有優勢。」J女士告訴《家辦新智點》。因此,新加坡家辦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放眼全球,去捕捉投資機會。
此外,將金融與本地產業群緊密結合也將是新加坡未來的優勢。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高科技產品出口國,主要產業集群包括航空航天、半導體、化學和生物醫學科學等。John認為,新加坡如果將這幾大領域與金融結合起來,勢必會釋放巨大的投資機會和發展潛力。
從長遠來看,新加坡以及東南亞一些好的本地科技企業、製造業企業甚至是一些新興產業都將會受到長遠的影響。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說,香港為新加坡示範了一個人口稠密、沒有自然資源的小島嶼如何找到生存之道,為此新加坡對香港懷有感激之情。而新加坡在汲取了香港的「獅子山精神」後,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獅城」精神。
未來,新加坡和香港一定會在你追我趕中競合。
(《家辦新智點》提醒: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