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房貸利率上漲 更多EC買家選擇延遲付款計劃

市場最新的EC項目登豐嘉園約三分之二的買家選擇延遲付款計劃,在房子幾年後竣工時才開始償還房貸。(鄺啟聰攝)
全球利率急速上揚,本地房貸利率近期顯著攀漲,選擇延遲付款計劃、推遲償還房貸的執行共管公寓(EC)買家有增加的趨勢。
市場最新的EC項目登豐嘉園(Copen Grand)約三分之二的買家選擇延遲付款計劃(deferred payment scheme),在房子幾年後竣工時才開始償還房貸。
發展商城市發展(CDL)答覆《聯合早報》詢問時說,登豐嘉園10月22日首輪售出的單位中,68%的買家選擇了延遲付款計劃。這個由城市發展和MCL地產聯合發展的項目在開售的首個周末即售出465個或73%的單位。
| 希望延遲房貸省利息
位於義順的EC項目North Gaia今年4月開盤時,有約六成買家選擇延遲付款。業內人士估計,選擇延遲付款的EC買家下來可能更多。他們預期房貸利率兩三年後應該會較低,延遲支付房貸應可省下一筆利息成本。
不過,隨著經濟下行風險提高,分析師建議買家應現在申請房貸,以免將來萬一失業或收入銳減,可能申請不到貸款。
選擇延遲付款計劃的EC買家須支付兩成定金,之後可到房子取得臨時入伙准證(TOP)後才開始攤還房貸。值得注意的是,買家一般須支付比同類單位更高的價格,以登豐嘉園為例,須額外支付3%的房價。
據橙易產業(Orangetee & Tie)研究與諮詢部總監孫燕清觀察,越來越多EC買家選擇延遲付款計劃。
孫燕清接受本報訪問時說:「由於他們是在遲些時候才開始攤還房貸,幾年後利率可能更低或穩定下來,房貸的攤還款項將以較低利率計算,省下的錢可用來抵消延遲付款須額外支付的3%。」
合登集團(Huttons)高級研究主管李思德受訪時說,如果買家目前還在為組屋支付房貸,選擇延遲付款計劃意味著他們不必同時承擔兩個貸款。這也讓買家可避過當前的高利率,並趁房子施工期間累積儲蓄。
他估計,目前有50%至60%的EC買家選擇延遲付款,這個比率接下來可能增加。
房地產分析師王伽勝說,選擇延遲付款計劃的EC買家不必擔心房子未來竣工時,家庭月入超過購買EC的1萬6000元頂限,因為購買EC的合約是在早前簽訂的。不過,買家須留意一些潛在風險。
| 應趁條件良好時申請房貸
王伽勝說,買家若不在購買EC時申請房貸,萬一房子竣工時失業或因中途轉業導致薪水減少,可能無法取得銀行貸款。因此,他們應該在具備良好貸款條件時先向銀行取得房貸。
李思德指出,選擇延遲付款的買家購買EC時即可向銀行申請浮動利率貸款,相關利率是以他們未來開始攤還房貸時的利率計算。
過去本地一些興建中的新私宅也提供延遲付款計劃,但政府在2007年10月禁止這個做法。
目前除了EC,發展商還在售賣的一些已竣工私宅項目也讓買家延遲付款。這類私宅屬於轉售或私下交易,延遲付款不受房屋發展商(控制與執照)條例管制。
仲量聯行(JLL)新加坡研究與諮詢部高級董事王德輝說,已竣工項目的發展商讓買家延遲付款是為了吸引買家,因為若不在五年期限售完所有單位,發展商將須繳付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目前相當於地價的30%。
何不多建五房式組屋?

新加坡在疫後會繼續對外開放,吸引國際資金和人才,要在全球價值鏈上提升進階。
這意味著本地私宅市場跟國際資金和人才的流動會更緊密相連,傳統上以本地提升者為主的大眾化私宅也越會是如此,望而不及的人恐怕會更多。在這塊市場,大型組屋可扮演緩解的角色。
在新加坡,多數中高收入者都把房子當成投資,在追求進階和提升的人生過程,既是工具,也是目標。
過程從組屋開始,要取得資本增值,將來脫售了好提升,有些人一次,有些人很多次,到了退休時若有需要還能降級套現來養老,達到進可攻退可守境界。
若有第二或更多套房子出租更棒,除了資本增值,更是賺取租金累積被動收入,加速進階的不二法門。
根據市區重建局星期五(10月28日)發布的數據,整體私宅價格已連漲10季,今年第三季環比上漲3.8%再創新高。當中非有地大眾化私宅環比上漲7.5%,更是2009年第三季以來最大季度增幅——AMO Residence、Sky Eden@Bedok和曲水倫庭(Lentor Modern)幾個新項目的提升者需求強勁是主要推手。市郊新項目平均尺價如今已達2000元,以85平方米(915平方英尺)的法定平均單位面積計算,平均價格約180萬元。
在房價和利率都居高的情況下,這股提升的慾望,下來還會多強?
最新降溫措施9月底生效,銀行計算最高房貸額的中期利率上調後,尚未有專攻組屋提升者的大眾化私宅推出,登場的大眾化項目只有執行共管公寓(EC)登豐嘉園(Copen Grand)。
登豐嘉園反應熱烈,首日售出73%的單位,平均尺價1300元。當中首輪供第二次購屋的提升者申購的30%頂限滿額,沒被抽中者要一個月後方可進場選購剩餘單位。
當中有買家願意額外支付3%的房價以延後支付房貸,以一個1001平方英尺的三臥房單位計算,要暫時避開眼前高利率的衝擊須多付約3萬8000元,然後期望將來開始支付房貸時利率已下滑,可省回更多利息成本。
從這個單一項目有限的供應來看,提升的需求還是強勁,背後支撐的主要是房價長期增值的預期。房子作為一項投資,即使當前價格和利率都已上揚不少,買家還是認為值得。
而且,一些買家看重的是當下的價格可負擔,以及將來會增值,只要能進場,就算提升到小一點的私宅也沒關係。
然而,提升住房的方式並不只限於從組屋提升到私宅或EC,還包括小屋換大屋,以及從偏遠處搬到地理條件更好的地方。財力足夠當然可三者兼得,力有不及仍可擇其一二。
在疫後時代,人們在提升時對空間的需求是不是會更重視一些,值得思考。
換個方式說,如果從三或四房式組屋換到五房式,或從五房式換到地點更好的五房式所帶來的「提升值」大於換到面積更小、地點並沒有更好的私宅,那麼原先要提升到私宅的人,會不會把眼界放寬、選擇範圍變大,讓提升的入場成本因此不必那麼高,同時又可取得相當的資產增值?
事實上,這些以空間和地點為首要考量的提升者應該大有人在,但問題可能是,如今符合他們的理想、可供提升的五房式或更大型的轉售組屋其實不多。
先來看五房式組屋的整體供應,根據歷年建屋局年報數據,建屋局售出的組屋整體數量在2014年至2021年間累計增長14.74%,截至去年達101萬9120間。當中,四房式組屋的數量累計增幅為16.77%,五房式則是12.75%。
| 五房式組屋轉售市場 八年來需求多新供應少
也就是說,這八年間五房式組屋的數量增長低於整體平均兩個百分點。這看起來微小,但以五房式組屋總數逾20萬來算,相當於四五千個單位。五房式組屋本就較少,如果增幅繼續縮減,未來會更稀缺。
其次,這八年間五房式組屋的轉售量占整體組屋轉售交易的比重,從2014年的20.22%逐年提高,在2021年達到25.88%,增加了5.66個百分點。期間,五房式組屋轉售交易量每年的增幅都大於整體,除了2020年,去年增幅近14%,更比整體高出一倍。
簡言之,這八年來,五房式組屋在轉售市場的需求增長大於整體,但新供應卻減少了。
再來就是五房式組屋推出的地點,過去幾年,地理條件相對優越和居中的成熟區已不再推出五房式組屋。11月即將推出的新預購組屋,女皇鎮烏魯班丹和加冷—黃埔的項目都沒有五房式,想要的話得去義順、武吉巴督和還在興建的登加新鎮。
可以這麼說,成熟區五房式組屋在轉售市場幾乎不會再有新供應,就像已不再興建的單層和雙層公寓式組屋。想專注提升空間和地點的人,要嘛犧牲空間,要嘛犧牲地點,不然就得選擇較老舊的屋子——以組屋的99年地契,三四十歲的提升者要買進,尤其在房價整體居高的市場周期,對人生財務規劃並非最理想。
組屋最根本的政策目標是協助年輕人擁屋,少建五房式是因為家庭平均規模變小和讓整體價格更可負擔;不在成熟區建五房式是因為可興建的空間有限,也同樣是讓整體價格更可負擔。
然而,組屋同時也是我國住房市場供應和交易最多的房屋類型,它必然是各個不同人生階段國人的重要住房選項。
新一輪降溫措施突如其來規定脫售私宅購買轉售組屋的買家須等待15個月,我們如今知道,原來它在「降級者」市場多麼受歡迎,2021年至今年第三季購買轉售組屋的私宅屋主比2019年和2020年多了一倍。
新加坡在疫後會繼續對外開放,吸引國際資金和人才,要在全球價值鏈上提升進階。這意味著本地私宅市場跟國際資金和人才的流動會更緊密相連,傳統上以本地提升者為主的大眾化私宅也越會是如此,望而不及的人恐怕會更多。
在這塊市場,大型組屋可扮演緩解的角色,幫忙滿足國人要提升的需求。興建更多五房式組屋,並且在成熟區恢復興建,讓提升的選擇更多元,是值得考慮的長遠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