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炎和哮喘病的症狀非常相似,患者病發時會感到難以呼吸和胸口不舒服。很多年輕病患沒有經過徹底檢查,就理所當然地覺得自己患上哮喘病,到家庭診所求醫。
樟宜綜合醫院一項調查顯示,國人對哮喘病普遍缺乏理解,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誤以為自己患有哮喘病,這可能導致他們服用錯誤的藥物。這些病患大多也將鼻炎混淆為哮喘病,導致鼻炎沒有得到治療。
新加坡是亞洲國家中哮喘病發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約20%的本地孩童患有哮喘病。為進一步了解本地年輕病患的情況,樟宜綜合醫院重症監護及呼吸科從去年2月起,針對274名12歲至20歲的求診病人展開為期12個月的調查。
配合今天的世界哮喘病日,樟宜綜合醫院首次發布調查結果。
受訪病患是以哮喘病為由到重症監護及呼吸科尋求專科治療,但診斷結果發現26%的受訪者其實並未患上哮喘病,他們大多誤把鼻炎當成哮喘病。
負責這項調查的樟宜綜合醫院重症監護及呼吸科主任兼高級顧問池金髮醫生指出,鼻炎和哮喘病的症狀非常相似,患者病發時會感到難以呼吸和胸口不舒服。很多年輕病患沒有經過徹底檢查,就理所當然地覺得自己患上哮喘病,到家庭診所求醫。
他說:「這可能導致病患服用錯誤的藥物,原有的鼻炎問題也因為沒有得到妥善的治療而惡化。」
過度依賴類固醇
會影響年輕患者骨骼發育
池金髮也指出,很多哮喘病患沒有定期服用預防性藥物,等到病發時才口服類固醇藥物舒緩症狀。這可能使他們對類固醇藥物過於依賴,導致發胖、高血壓、高血糖等副作用。對發育中的年輕病患而言,甚至可能影響他們的骨骼發展,導致他們難以長高。
早前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因哮喘病發作被送入加護病房的病患中,67%沒有使用適當的預防性藥物。
正在等待入伍的楊志勤(19歲)兩歲左右被診斷患有哮喘病,儘管醫生曾指示他定期使用預防性藥物噴霧吸入器,但他過去10多年來都沒有遵從指示。
他說:「舒緩性藥物如口服類固醇的效果十分明顯,相較下,預防性藥物噴霧吸入器的效益需一段時間才能察覺到。我誤以為預防性藥物沒有效,所以多年來一直沒有使用。」
由於病情沒有受到妥善的控制,楊志勤幾乎每周都會病發。他一個多月前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始定期使用預防性藥物噴霧吸入器,病情逐漸好轉。
他說:「我常常在睡夢中病發,使用預防性藥物噴霧吸入器後,這種情況明顯減少。」
破解哮喘病五大迷思
1)哮喘病患不應運動?
只要病情控制得當,運動不但不會導致病發,甚至可讓患者呼吸更順暢。
2)哮喘是遺傳性疾病?
環境因素如灰塵和塵蟎也可能引發哮喘病,雙親沒有哮喘病者,也有6%的患病幾率。
3)哮喘病不會致命?
嚴重哮喘病可導致身體缺氧及心臟停止運作,若患者使用舒緩性藥物後症狀仍持續,應儘快求醫。
4)哮喘病和其他過敏症無關?
哮喘病患者往往也患有其他過敏症,約80%的患者有過敏性鼻炎,50%有濕疹。
5)哮喘病和消化系統無關?
50%至70%的成年哮喘病患也患有胃食道逆流疾病,治療胃食道逆流有助舒緩哮喘病發時的咳嗽症狀。
-摘自 聯合早報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們的公眾微信號,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