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新技術!減少湯申東海岸線地下隧道工程環境干擾
提到新加坡地鐵系統(MRT),
可能是除了計程車之外,
周遊新加坡最快捷的方式。

此外新加坡地鐵系統,
不僅是世界上最清潔的運輸系統之一,
還讓旅客欣賞到腹地及城市地區的美景,
而且幾乎可以到達新加坡的任何角落。
這些都得益於新加坡政府的努力,
才可以讓新加坡的公共運輸更加便利快捷。
最近陸路交通管理局又有新操作啦!
新加坡全長43公里的第六條地鐵線,
湯申東海岸線已經在10月底,
完成所有地下隧道施工工程。
但是由於全線覆蓋地區土壤地質不同,
陸路交通管理局表示引進新科技,
有效減少對周邊環境帶來的干擾!

其中位於碧山心臟地帶新民道,
銜接美華站的光明山站,
貫穿碧山-宏茂橋公園。
這一帶土質屬於混合性質,
又位於公園和河流地底,
12米深的鑽鑿工程挑戰不小,
當局採用泥水平衡鑽鑿機,
減少對地面活動造成的干擾。

陸交局土木工程設計與土地署長博士提到:
新加坡土質大致分為三大類,
包括武吉知馬花崗岩地、加冷地層海洋粘土、以及裕廊地層岩石,
這些地質狀況的複雜性,
為地鐵工程順利實施帶來不少挑戰。
此外據悉由於全線的土質不一,
必須採用不同的方式和鑽鑿機來建造隧道。
例如,用長方形鑽鑿機來建造地下行人隧道。

這項科技首次在合樂站和史蒂芬站使用,
相較於傳統鑽鑿機,
長方形鑽鑿機使用液壓技術挖掘隧道,
不但有效減少噪音、灰塵以及交通改道情況,
也提高生產力,減少大約三成人力。
湯東線的鑽鑿過程耗時大約四年。
工程完成後,史蒂芬站的行人地下通道,
已從即日起對外開放,
讓行人更安全地,
穿越杜尼安路和武吉知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