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歲多男童患罕見肌肉萎縮症,一勞永逸的治療費用近300萬新元(約900萬令吉),又須在2歲前進行,父母無奈網上眾籌(https://rayofhope.sg/campaign/please-give-devdan-a-second-chance-of-life/),但一個月內若籌不到錢,男童要一輩子靠藥物才可能正常行走。
患上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第二型)(Spinal muscular atrophy type 2)的施宇駿,是父母在結婚4年後,於前年10月2日迎來的愛情結晶,今年即將滿2歲。

小宇駿在復建中心進行復健。(受訪者提供)
小宇駿的母親Shuwen(33歲)受訪時繪述,懷孕時定期做產檢,寶寶一直都沒問題,兒子出生後也無異樣,直到七個月大後,才出現了症狀。
「 我們帶他到診所例行檢查時,醫生髮現他的下肢發展未達同齡標準,我們隨後帶他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後才確診。」
夫婦倆隨後開始帶兒子進行一系列的復健療程,並在期間結識了兒子同樣患病的一名母親, 對方告知,在接受基因藥物Zolgensma後,兒子已可自行站立。
她解釋,該基因療法兩年前才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針對疾病根源,通過靜脈輸入藥物後,有一次性治癒的預期效果。然而,高昂的治療費用,讓夫妻兩望塵莫及。
「這一劑針的費用就超過280萬新元(約840萬令吉),並得在小孩兩歲前進行。」
兩人近期獲不少親友的鼓勵,才決定上網眾籌,希望能為兒子爭取「重生」的機會。
「由於療程事前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醫生說現在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了,這個月籌不到錢的話,以後就只能一輩子靠吃藥或打針,才可能正常行走了。」
若無法湊齊將全數歸還
4天籌得近50萬新元(約150萬令吉),男童母親稱,如果無法及時湊齊達成所需數額,將全數還給善心人。
Shuwen表示,本周二(3日)晚上在友人的幫助下, 於網絡籌款平台」希望之光」(Ray Of Hope Initiative https://rayofhope.sg/campaign/please-give-devdan-a-second-chance-of-life/)發起眾籌,沒想到短短几天內,籌獲近60萬元(約180萬令吉)。
「我和丈夫本來覺得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非常感謝大家的慷慨解囊,我們很感動。」
她也說,目前僅剩25天時間籌錢,成功的話就是個奇蹟;失敗的話,他們會把錢退回給善心人,讓這些錢幫助其他的人。
開朗愛笑,乖巧懂事
Shuwen形容,兒子性格開朗愛笑,乖巧懂事,深得長輩們的疼愛。不過漸漸長大後,看到其他的同齡小孩能跑能跳,兒子也會想站起來,有時甚至會看著自己的雙腿,似懂非懂地捶打,叫人看了心疼。
她難過表示,夫婦兩熱愛運動,兒子出生前小兩口還常鬥嘴,希望兒子日後陪著做運動,如今卻是天方夜譚。
「他會是我們唯一的孩子,現在也不奢望他以後能做運動,只要他可以站起來走路,我們就很滿足了
全身肌肉萎縮無力
兒科專科醫生劉建明博士受訪時表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屬基因缺陷導致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主要表現為全身肌肉萎縮無力,身體逐漸喪失各種運動功能,甚至是呼吸及吞咽。
她說,該病可分成四型,每6000到1萬名新生兒中,就有一人患病。
她透露,Zolgensma療法為本地目前獲批的3種療法之一,療法目標是增加具有完整功能的SMN(Survival of motor neuron)蛋白的含量,從而強化患者的運動功能。
「這種療法是一次性的,患者需在兩歲前進行,越早進行成功率越高,但礙於價格及時間限制,據我所知,本地目前只有兩名患者接受該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