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4日訊)等菜上桌了才能摘口罩,還是一坐下就能脫掉?吃完飯後,要立刻戴回口罩,還是可以暫緩休息10分鐘?國人對於出外用餐時幾時須戴口罩依然不很清楚,做法各有不同。
《海峽時報星期刊》一項非正式的在線調查發現,大多數國人都支持出外用餐時仍戴口罩的規定,更有超過80%受訪者認為,人們應該在食物和飲料上桌後才取下口罩。不過現實生活中,這130多名受訪者的做法不盡相同。

超過80%參與調查者,同意在食物和飲料上桌後才取下口罩是合理的規定,但現實生活中,大家的做法各有不同。(檔案照)
據《聯合晚報》報導,有43%受訪者只會在開始吃東西或喝飲料前取下口罩,另外有相同比率的人一旦飲料或食物上桌後就摘下口罩;只有12%會在進入餐廳坐下後立即取下口罩。
另一方面,有約四成的受訪者說,即使同伴還在吃飯,自己一吃完就會立即戴回口罩;三成則說,只有準備離開餐桌時才會戴上口罩,例如去洗手間。此外,16%的人只有在同桌每個人都吃完後才會戴口罩。
雖然支持戴口罩,但受訪者也認為,當前規定並不很明確,如果因未及時戴口罩而被罰300元(約900令吉)過於嚴厲;但有受訪者提出疑問:吃完最後一口飯後是否該有「寬限期」?
有些受訪者也指出,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與夥伴們交談和互動,因此質疑飯後立即戴上口罩的有效性。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星期二發文告指出,32名用餐者因沒遵守餐飲店的安全管理措施,如超過5個人坐在一起、在不同桌之間交流,以及吃喝完後沒立即重新戴上口罩,各被罰款300元。
發言人說,公眾除了在用餐或者進行劇烈運動以外,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必須戴著口罩,飯後在餐廳談話時也必須戴口罩,以防飛沫傳播。
安全管理措施挑戰重重 餐飲業者感嘆難執行
受訪餐飲業者感嘆,安全管理措施難執行,儘管已努力執行戴口罩的規定,但很多時候挑戰重重。
在湯申路經營煮炒攤位的黃傑文(音譯)指出,大多數顧客都會遵守規定,只在食物或飲料上桌時才脫下口罩,他也沒遇過碗盤收走後仍拒絕戴口罩的客人。
但他直言,不是每名顧客都「那麼聽話」,因有些人用完餐後會繼續待在咖啡店,但他們通常會在杯中留些酒或飲料,來證明自己不戴上口罩的原因。
Praelum Wine Bistro的老闆也透露,餐館就遇到過走漏洞的顧客,因一組10人的顧客,分成兩組,個別預訂桌子,並都要求桌子要最靠近入口處,這讓只想生存下來的餐飲場所很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