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房價上漲:低於百萬元新私宅比率下跌

2019年09月11日   •   5985次閱讀

新加坡房價上漲:低於百萬元新私宅比率下跌

新加坡房價上漲,低於百萬元的新私宅單位似乎越來越難求。

根據戴玉祥產業(Edmund Tie)周一(9日)發表的報告顯示,售價低於百萬元的新私宅比率,從今年第一季的37%下跌至第二季的24%。

與此同時,超過150萬元的私宅比率上揚,從第一季的25%,增加至第二季的35%。

報告指出,私宅單位價格上漲,反映了發展商購地成本提高,特別是當中不少地段都是2017年至2018年中集體出售熱潮中所購買的。

該報告作者之一,戴玉祥產業新加坡研究部主管張耀強說:「較高單位價顯示有更多較大面積單位推出,以及買家對這類單位的偏好。」

買家開始轉向較大面積單位,例如購買700至1000平方英尺的買家比率,從第一季的26%增至第二季的31%。反觀購買500平方英尺以下的小戶型公寓(studio apartment),比率從17%減至13%。

整體而言,新私宅銷售表現有所改善,上半年共賣出3966個單位,較去年同期增加7.4%。單在第二季,新私宅銷量就環比增加三成至2276個單位。這是因為新項目和單位數量更多,像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在第二季推出九個新項目,總共1731個單位,較第一季的四個項目共326個單位來得高。

就買家國籍而言,有近八成為新加坡公民,占比最大。外國買家比率則稍微上揚1個百分點至6%。

外國買家仍以中國大陸買家為主,但比率持續下跌,從去年第二季的47%,在今年第二季跌至22%的低點。

對此,張耀強認為,這可能是去年第二季以來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持續和激烈的貿易戰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買家(10%)已取代來自印度尼西亞(9.2%),馬來西亞(2.8%)和印度(2%)的買家,成為外國買家第二大來源地。

展望本地樓市前景,張耀強說:「儘管面對新加坡經濟放緩造成的逆風,中國大陸與美國、日本和韓國的貿易緊張局勢持續,以及香港政治局勢不穩定等因素,外國買家依然視新加坡為安全的投資天堂,對非有地私宅需求可能提高,下半年推出私宅項目預料增加。」

他因此對樓市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估計全年新私宅銷量會達到8000至1萬個單位,而價格基本上會保持穩定,甚至可能上漲高達3%。

話說坡縣買房大家優先考慮啥?地點、戶型、朝向、升值空間?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