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南亞唯一的已開發國家,新加坡憑其嚴苛的法律規定而聞名於世。
但令人驚訝的是,新加坡也是亞洲唯一一個紅燈區合法的國家。
紅燈區合法意味著什麼?
按時體檢、憑證上崗、合法繳稅,去這個地方的都人表示:很魔幻。
不過,千般指責,萬分嫌棄,也掩蓋不了芽籠區成為新加坡最受歡迎景點的真相。
當遊客走進這條街區,左邊寺廟、右邊妓院的街景,同樣也是其特色之一。
幾十年來,新加坡為何容許此種情況存在的原因,一直是行內人津津樂道討論的重點課題。
那麼,它究竟是怎麼成為這樣一個神奇的國度的?
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那條小巷,去探尋這道獨特的風景吧。

01
抱著香艷想像走進芽籠街區的人,往往都會大吃一驚。
因為這裡和新加坡的其他地方沒什麼不一樣。
乾淨整潔的街道,井然有序的住宅區,正常營業的特色店鋪還有路上寥寥無幾的本地行人,都告訴這些遊客,這是一條再正常無比的商業街。

街邊林立的寺廟,甚至還為這條色彩鮮艷的街區,增加了一絲莊嚴的味道。
但是,相較於其他地方,紅燈區自然也有一些與眾不同之處。
男女之事在自詡文明的人類看來,始終是有辱斯文的隱秘情事,即便給它披上了一層「合法」的外衣,也不例外。

所以,在網絡上,各大博主發布的視頻中,多少能窺見一些真相。
比如,一些建築物前被拉上的警戒線。
再比如,有鏡頭飄到一些迷之入口時,被門口保安大聲呵斥的聲音。
還有,很多女性都被導遊警告,不要在芽籠區穿的太暴露,尤其是晚上,女性甚至連來都不要來!
因為一個女性夜晚站在這裡,會有人來光明正大的「問價」。

在中國,這種行為被叫做「性騷擾」,一旦被抓,那就是妥妥的「有判頭」。
但在芽籠街區,這只是一場正常的交易而已,和去街邊的商店買一瓶水沒什麼區別。
當然,這個時候肯定會有人問了。
這些從事特殊行業的女孩子們,難道就這麼心甘情願出賣自己的身體,竟不以為恥嗎?
實話實說,她們不僅不以為恥,甚至還拚命想混上一張「黃卡」。

「黃卡」是新加坡官方為這些女孩們頒發的「工作證」。
幾十年來,擁有正當身份的風俗女,不過千餘個。
可實際上,在新加坡從事相關行業的人員,可遠遠不止幾千個。
與官方對合法經營的大度相對應的,是他們對非法從事賣Y活動嚴厲的打擊手段。
而警察針對此事件的每一次出動,都不會空手而歸。
少則七八個,多則二三百,次次查,次次有,新加坡地下隱藏的野生流鶯,頗有種「野火燒不盡」的堅韌感。

兩天一小查,三天一大查,非法收入的罰款,甚至已經成為新加坡固定的收入來源了。
黑暗是滋生罪惡的溫床,而當其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時,就連純黑色,都顯得不那麼純粹了。
02
「合法」兩個字,在新加坡的紅燈區,實在太容易被鑽空子了。
按照新加坡官方的規劃,芽籠2巷到30巷這個區域內,是合法紅燈區。

持有合法證件的風俗女們,需要遵守以下規定。
第一、按時體檢,保證身體健康。
第二、不可以在街上、公共場所攬客,只能在規定區域內接客。
第三、合法經營者需要按時下班。
第四、這些女性須按照收入比例,合法繳稅。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提及繳稅,竟然讓人有種詭異的感覺:這份工作還蠻正規的。

按理說,所有的法律法規出台的初衷,都是為了將情況變得更好。
可事實上,「紅燈區」本身便帶有對國家文化發展的惡劣影響,自然也談不上什麼好不好的。
新加坡紅燈區的發展,正如那句著名的網絡名詞說的那樣:已經沒有下降的空間了。
每當夜晚街燈亮起,芽籠便從白日裡寡淡素雅的閨閣小姐,轉變為了妖嬈魅惑的青樓歌姬。

只見每家門前標著特大門牌號的彩色屋子前,都三五成群的站著一群打扮妖媚的女性。
她們或是隨意坐著四處張望,或是站在光影之間,嬌笑著四處拉客,亦或者與各類男人冷靜商談一場耳鬢廝磨後的具體嫖資。
總而言之,這裡有大家對「紅燈區」一切的刻板印象。
紅燈區的存在,養活了一大批以此為生的男男女女。

但與此同時,紅色的燈光也滋生出了不少灰產鏈。
人口拐賣、非法賣Y、幫派爭鬥、黑社會盛行,儘管其掩蓋於陽光之下,但依然有黑暗試圖蜿蜒爬行。
多年來,新加坡為遏制這種現象,費盡力氣,但最終,卻收效收微。
於是,又有一個重要疑問橫空出世。
一力降十會,只要手段夠硬,什麼紅紅黑黑的,都不是問題。
那新加坡為何不這麼做呢?
當然,說一個國家行政設區的前因後果,自然與其歷史遺留因素分不開。

03
新加坡在亞洲是一個很特殊的國家。
作為一個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國家,在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之前,它就是個任憑別人揉搓捏拿的麵糰罷了。
小國致寡民,地窄而受欺,從3世紀有新加坡的記載開始,其整個國家的歷史,就處在斷——續——斷的過程中。
當然,因為不重要,所以,無人在意......

一直到19世紀初,最初的海洋霸主之一——英國,出現在了這座小島上。
這裡儘管小,卻的確是個四海通衢的風水寶地。
英國藉此與新加坡簽訂了港口和貿易協議,由此,新加坡才正式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
往後的150年里,新加坡分別經歷了「被英殖民」、「被日殖民」、「被併入馬來聯邦」的過程。
直到1965年,才真正成為了一個有主權,能自治的國家。

而這個國家的紅燈區業務,也因國家形式大起大落式的變化,發展的更加「繁榮」了。
事情的起因,是英國開放港口後,國外人口的大量進駐。
龐大的男性團體「下南洋」,導致整個國家的男女比例斷崖式失衡,自然也就衍生出了「賣身女」這樣一個特殊的行業。

最初,掌管新加坡的英國對此是堅決反對的,但只要港口貿易還存在,紅燈區交易就無法遏制。
久而久之,英國駐新加坡的治理者,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他們規定:白人女性嚴禁從事相關職業!
行叭,只管住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也算對得起他們的國家了。
雖說「殖民」二字不好聽,但不可否認的是,英國照搬歐洲國家的那套管理方法,還真就為新加坡積累了一批不小的原始資本。
不過,資本是資本,紅燈區的問題,依然沒有被解決。
二戰開始,英國深陷歐洲戰場,分身乏術,被當時擁有地頭蛇優勢的日本,給鑽了空子。

於是20世紀40年代,新加坡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
自此,新加坡的紅燈區業務,在1941——1945的4年時間裡,達到了巔峰。
二戰結束後,新加坡作為一個夾縫求生的彈丸小國,先是又成為了英屬國,後與周邊國家組成聯邦國家。
在此過程中,慢慢加強了本國的管理自主權。
直到1965年,才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了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俗話說,打天下容易,治理難。
彼時,新加坡的國父,是素以「鐵腕手段」而著稱的李光耀。
但即便是這位鐵血國父,在面對紅燈區的問題時,也遲疑了。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紅燈區的繁華程度,已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
於是,新加坡高層最初,雖有徹底取締這項糟粕的想法,卻因李光耀的一句反問,而改變了想法:
「取締了紅燈區,非法交易會消失嗎?」
當然不能!
所以,新加坡的紅燈區必須保留,而且還得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看著。

04
「紅燈區」這個概念,起源於19世紀末的美國。
美國堪薩斯州的道奇城,在當時是一座頗為繁華的城市。
因為著名的聖達菲列車便從這座城市穿行而過。
聖達菲列車是第一列橫穿美國的本土列車,在美國人民心裡,至今仍有極高的歷史地位。
而這趟從芝加哥開往洛杉磯的鐵路,往往會在道奇城停留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