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政府,兩種作風」這篇文章讓李光耀、吳作棟都怒了

2023年12月19日   •   2萬次閱讀

她的看法獲得前總檢察長溫長明的支持。溫長明在事發時是國會裡的官委議員。「政府把林寶音怎麼樣了嗎?將她關進牢里?驅逐出境?放逐海外......?只要你不犯法,發生在你身上最糟糕的也不過是政府當你白痴而已。那又怎麼樣?」他在1996年一場面向大學生的演說中這麼說。「臉皮厚一點......根本沒什麼大不了的,反而會讓人們更佩服你,就因為你敢於站出來跟政治領導人爭辯。」

問:您可覺得這起事件讓您有所改變?

答:並不是說,噢,現在一個全新的我出現了。不,不是這樣的。我還是原來的那個我。我喜歡對人親切友善,也喜歡笑。可是總有些時候,我會以自己的方式,跟某些朋友劃清界線。像過去我曾經告訴過一些人,別再來找我,別再想借我的名義來彰顯你的影響力。可是大多數時候,我喜歡與人和諧相處。我不會願意心裡老是憋著一股氣。人一輩子只活那麼一次。你可以偶爾生氣,可是事後就得讓它過去。

問:所以這事,您相當快就釋懷了?

答:是的,我釋懷了。相當快——我不確定。不過你這麼說我倒也不會反對,是「相當快」。

問:她說您給她的回覆看起來還在生氣。

答:所以,算不上是很快釋懷,只是「相當快」。(笑)

問:有些人說您借用高爾夫球賽場上的「越界標記」來比喻未必準確,因為高爾夫球場上的邊界線標記是固定的,可是您的政治界限標記卻是隱形的,浮動的。

答:「越界」是借用了高爾夫球運動的術語。高球運動里的邊界線標記當然是固定的。可是我要比喻的其實是超出界線之外。人們一般知道什麼時候會越界,知道你的所作所為是不是屬於可接受的範圍。我的意思是,你自然會知道。你的父母不必制定任何具體標記,可是當他們告訴你某些行為越界了,有那麼一條紅線是你不應該逾越的,你自然就會明白。

這並不是為了讓人們心生畏懼。只是為了闡明政府的立場,以及我自己的立場。

其實在同個時候,我們也正在嘗試給予藝術創造更大的空間。然後,就出現了一個黃新楚。在我看來,這是打著藝術的旗號作出下流愚蠢的行為。你知道這事對吧?

問:是剪恥毛事件嗎?

答:是的,當眾。我不記得他是不是有轉過身。

問:是背對著觀眾的。

答:那算什麼藝術?所以,當我說我要建立更寬容的社會,讓你擁有更大空間,我說的可不是那麼一回事。我們發出信號說要讓藝術工作者有更大空間進行各種嘗試。你可以嘲諷、可以搞笑,等等,但請別「沒大沒小」。做些趣味表演就好,像葛米星,或者像另一個小個子,什麼名字來著?古瑪。 這人取笑部長,不過我們都知道這些都是善意的玩笑。當然部長會覺得不自在,但只要不是對人不敬,不是惡意中傷,就還好。這些手法不至於有損部長尊嚴。我們畢竟是亞洲社會,不能像很多西方國家一樣,任由部長成為被戲弄甚至奚落的對象。

問:林寶音還提到另一段小插曲,說事發幾年後,您女兒曾邀請她出席倫敦的一場頗具聲望的文學活動。

答:我女兒沒來徵求過我的同意。從來沒有。

問:她自己將那次邀請解讀為您與她和解的一個信號,或者說,您向她伸出了橄欖枝。如果您允許女兒邀請她,那說明您對她也已不再有芥蒂。

答:我女兒的判斷不錯。我跟林寶音沒事的。即使那場風波過後,我對她並沒有心存芥蒂。我也翻過她寫的一些書,因為我喜歡能寫作的人。其實我一直想要當個作家或記者,也很佩服文章寫得很好的人,善於舞文弄墨的人,還有各種各類的創意工作者。

問:所以,您女兒從沒徵求過您的同意?

答:要讓林寶音失望了啊?她以為是我伸出的橄欖枝?不,不是的,我女兒向來對藝術相當感興趣,她是主修英語的。

問:我是不是可以說,您女兒其實也相當確定您不會因此而不高興?

答:是的。她知道我不會為此而不高興。為什麼?因為女兒了解我,我不會因為跟某人有過節就從此不再原諒對方。她做了自己的判斷,而我認為邀請林寶音是個不錯的決定 —— 我不清楚那是個什麼樣的活動——但林寶音的確有一定的聲望。女兒可能向我提過那項活動,我不記得了。但她肯定不是來徵求我同意的。她有時候也會跟我談起她在籌辦哪些活動,想邀請哪些嘉賓,偶爾還會讓我提一些名字。我會說,別問我,你自己去辦。她會想到邀請林寶音是件好事。林寶音想必是認為我們可以藉此和解,於是接受了那次邀約。人們會對某些信號有這樣的解讀,挺有意思的。

問:您從來沒想過要和她見見面嗎?

答:沒,沒。你在為這本書採訪她的時候問過她了嗎?她是否曾在哪個階段希望跟我見見面?

問:是的,她說她會很樂意。

答:這場風波其實也不過就是一起單一事件。就我而言,這事早已時過境遷,我們也把遊戲規則講清楚了。我認為那次以後,人們更能了解我們的極限在哪裡。所以,是的,跟林寶音筆戰的目的達到了。

歷史把阿作和阿音綁到了一起,並且還延續了整整一代人之久,可是這對「冤家」至今都未曾面對面交談過。兩人分別在1941年和1942年出生,前後相隔一年,阿作年紀稍長;但他倆之間也僅有過那麼一次短暫交集。當時是2005年12月,在「亞洲探索頻道」為一部有關新加坡歷史的紀錄片攝製完工而設的慶功晚宴上。紀錄片是吳作棟在2003年倡議的,將之作為慶祝李光耀八十大壽的獻禮。

阿作說他走下台時經過阿音所在的那一桌,向她點頭示意。她有點尷尬地回了一笑。阿音則說她當時一整晚都在嘗試與阿作有眼神交集,好順著打開話匣子;但始終未能如願。阿作說他的確有望向她。「我向她瞥了一眼。我知道她是誰。如果我沒這麼做,就意味著我刻意不搭理她。不過當晚我們坐得挺遠的。我倒是記得她穿著一件很優雅的旗袍。我想她也應該記得。」

她當然沒忘記;還為錯過了那一次冰釋前嫌的機會而覺得懊惱。問她想不想與他見個面聊一聊,她立刻一臉燦爛笑容,說:「當然,我還真想呢。政治課題不必強求,就談談我的作品,也會有談不完的話題。甚至還可以談談我文章里的政治諷刺手法——我很願意談這個 —— 這個話題可以充當橋樑。我一定會是那個先向吳先生伸出手的人。」

這番話,我們向阿作轉達了。「她想見我嗎?你覺得呢?」他帶點猶豫地問道,接著自己很快有了答案。「是的。你可以說,我也很想見見她。」

本文收錄於《登高望遠·吳作棟傳》一書中,本書為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個人傳記,由作家白勝暉撰寫。通過情節鋪設,將吳作棟描述得繪聲繪色。

領導人造就國家,而不可預測的時勢則造就領導人。

更多精彩圖書,可關注公眾號:WorldScientific Education。

(稿件內容及作者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本媒體立場,文責自負)

登高望遠丨來源

白勝暉丨作者

上一頁
2/2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