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新加坡的銀行,有個紅螞蟻及各位蟻粉都想有的煩惱——「錢太多」。
不是吧,錢當然是多多益善,誰會嫌多呢?
如果你是一間銀行,錢一直進來,卻出不去,到了某種程度,煩惱或許就來了。
銀行的收入可分為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兩大類。
其中,透過存款和貸款的利差賺錢,屬於利息收入,是銀行的核心業務之一。
銀行收到存戶的存款,由於必須支付利息給存戶,因此會將存款的一部分用更高的利率借出去,才能獲得收益。
理論上,有人存錢,有人借錢,有借有還,銀行在利差之下,應該能攢進不少錢。
但最近這個操作模式不再是賺錢保證了。
近兩年來,存款利率高企,本地民眾紛紛把錢存入銀行,這讓銀行坐擁不少存款。
但壞就壞在,由於貸款利率也高,加上經濟有放緩跡象,借錢的企業和個人不算踴躍,導致銀行陷入存款要給利息,又沒辦法把錢借出去賺利息的局面。

今年2月不少民眾趁著立春到銀行存錢求好運。(聯合早報)
兩年前開始的加息讓大家蜂擁把錢存進銀行
美國聯邦儲備局在2022年3月開啟加息循環,至此全球進入高利率環境。
過去兩年,本地銀行給予存戶的存款利率皆達到近年來少見的高點。
這吸引了大批本地民眾把錢存入銀行。
根據金融管理局發布的數據,本地居民的存款截至3月底,環比增長了1%,達到了9873億新元,是去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居民也在這波存錢熱潮中跑來「湊熱鬧」。
由於新元相對其他亞洲貨幣表現強勁,加上新加坡金融體系被視為穩健避風港等因素,來自海外居民的定存也有所增加。
與此同時,本地銀行把錢借出去的速度卻沒有相應提升。
本地銀行系統的貸款對存款比率(loan-to-deposit ratio,簡稱LDR)已經跌至69.2%,其中新元貸款對存款率更是首次跌至69.2%的低水平。
這相當於銀行每100新元的存款中,有30.9元沒有借出去。
而過去的數據顯示,新元貸款對存款比率在冠病疫情前,處於80%以上水平。
換句話說,錢進來,卻借不出去的情況正在發生。
根據最新財報,華僑銀行今年首季的凈利息收益率為2.27%,較去年同期跌了3個基點。
大華銀行首季的凈利息收益率則同比跌12個基點至2.02%,為所有銀行中最大的跌幅。
這也促使本地一些銀行開始調低存款利率,包括華僑銀行及大華銀行。
這麼做,避免太多存款因受高利率吸引而流入,以及增加利差幅度的意思淺淺。
在「借不出去」的錢當中,本地銀行也以其他方式來賺取回報,包括存入金管局、存入其他銀行,以及購買新加坡政府債券和國庫券等。

凈利息收益率在所有銀行跌幅最大的大華銀行,首季凈利減少了1.6%。(聯合早報)
無論如何,讓銀行坐擁大筆存款而哀嘆出借無門的情況估計不會持續太久。
儘管早前降息預期一度延遲,但美國周三(1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3.4%,符合市場預期,顯示通脹已開始降溫,再度重燃了市場對美國今年9月開始降息的期望。
屆時,本地存款利率預計將會逐步降低至對部分存戶不具吸引力的程度,加上降息會活絡整體經濟環境,在「存款利息聊勝於無」的情況下,會有更多人寧可將錢拿去進行其他投資。
與此同時,在低利率環境下,借貸成本較低,預計也會有更多企業及個人向銀行貸款,進行業務擴充或投資等。
這樣一來,銀行貸存款比率應能恢復到較健康水平,錢進得來,也借得出去。
升斗小民如紅螞蟻,有錢進來就不錯了,哪還用得著擔心借不借得出去。
就不知道下周開彩的Toto,能不能賜給紅螞蟻這種煩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