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峇雅:跨越種族文化的服飾 四國聯合申遺意義大

新航空姐紗籠卡峇雅制服。(圖:iStock)
「如同卡峇雅上的一針一線,這一服飾在凝聚多元文化與種族群體上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國家文物局於前天(23日)宣布我國將同汶萊、馬來西亞和泰國聯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名,把東南亞地區的傳統婦女服裝卡峇雅(Kebaya)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者對於此宣布都喜聞樂見。
幫助母親經營卡峇雅傳統服飾店 Kebaya By Ratianah 七年,29歲的Putri Nadirah就表示,卡峇雅的不同款式正是多元文化的體現。從長度、寬鬆程度,刺繡、面料等,不同種族都在這一服飾上注入了自己文化獨有的細節。
例如,在不同的卡峇雅上我們可以看到傳統的爪哇圖案和蠟染圖案,如kawung(棕櫚果)。同時,也可以看到代表馬來、中國、印度、歐洲等各傳統文化的花卉和動物。例如,代表華人的就包括龍鳳圖像。
此外,傳統手工藝者也認為,卡峇雅是團結的象徵。
經營卡峇雅傳統服飾店Kebaya By Ratianah已有18年的52歲Ratianah Tahir表示:「如同卡峇雅上的一針一線,這一服飾在凝聚多元文化與種族群體上,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另一位從事卡峇雅手工藝18年的楊福來則認為,卡峇雅服飾並不特屬於任何一個文化或種族。
「放眼望去,華人、歐洲人等都喜愛它,並將其看作是身份象徵。」

Putri Nadirah與母親Ratianah Tahir共同經營卡峇雅傳統服飾店。(圖:林映慧)
跨國申遺 有助加深國人對卡塔雅的理解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文化遺產研究與評估司長楊克翔表示:「卡峇雅是東南亞地區許多社群穿戴和製作的傳統服飾,這也包括新加坡。我們希望這一次的申遺能夠促進人們對於卡峇雅的認識和希望能夠讓大家更了解我們東南亞各國的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
Putri Nadirah也認為,申遺能讓卡塔雅服飾得到的更多宣傳,吸引不同年輕人欣賞並進一步理解。
「加深的理解能帶來進一步的欣賞,從而推動更多人去穿上它。」
除了新馬文泰四國,鄰國印度尼西亞據悉也有意獨自為卡塔雅申遺。相對於獨自申遺,跨國申遺在程序上更為複雜,需要兩個或以上國家共同提交申遺材,同時還得證明申遺項目在各國文化遺產的共同性質,以及對於保護該文化遺產的承諾。
此次跨國申遺將著重在卡峇雅的穿戴、製作和社會文化意義三方面。新文馬泰四國的目標是在明年3月,將提名文件提交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預料,結果會在2024年底公布。

卡峇雅。(圖:林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