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CNN:《協助自殺法的危險性》
而在社會風氣遠不如歐美開放的新加坡,官方和民間,對於這個課題,又有什麼樣的看法?
「新加坡還沒有做好準備」
事實上,沙白選擇安樂死的這件事,也在新加坡論壇上引發了不少本地網友的回應。
基本上,這些回應大體分為兩類:一種是稱讚沙白的勇氣,而另一種則是呼籲新加坡合法化安樂死。

「至少比終生抱怨的EDMW成員(論壇一個版塊)要好。如果你承受了如此多的痛苦,那就結束吧。她做出了選擇並執行了她的計劃。」

「我們(新加坡)什麼時候才能達到瑞士的這樣的『生活水平』?」 在新加坡,確實是不是也能看到,有人在網絡上呼籲政府推廣安樂死的帖子。


但現實是,迄今為止,只有一隻北極熊伊努卡因為健康狀況惡化,2018年在新加坡動物園被執行了安樂死。

圖源:萬代生態保護集團
李光耀曾考慮過安樂死?
但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已故的建國總理李光耀,似乎曾經考慮過這項計劃。
在《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他這麼寫道:
生比死好。但所有人終究都得面對死亡。這是許多壯年的人寧願不去想的課題。但我都89歲了,沒必要迴避這個問題。我關注的是,我會怎麼離世?會不會是冠狀動脈中風,迅速地離開人世?還是腦部中風,陷入半昏迷狀態,臥病在床幾個月?這兩種方式當中,我選擇迅速的那種方式。我較早前做了預先醫療指示,表示如果我必須通過吸管進食,並且沒有復原或恢復行動能力的可能性,那醫生就應該替我去除吸管,讓我能迅速地辭世。

李光耀過世後,他的女兒李瑋玲,2015年在《海峽時報》專欄文章中披露,李光耀在愛妻撒手人寰後傷心欲絕,在他生命的最後歲月,曾向醫療團隊提及安樂死的可能性。
李瑋玲寫道:「他向醫療團隊提及想安樂死,但他們向他表示,安樂死在新加坡是不合法的。我還向他說,即使我在其他國家為他進行安樂死,也是違法之舉。」

來源:海峽時報
可以看到,李光耀在這一點上也沒有特權。新加坡也沒有為這位建國奠基人開綠燈。
新加坡為什麼不允許安樂死?
對於安樂死這個課題,新加坡政府為何如此諱莫如深且不願打開這個口子?
新加坡前總統哈莉瑪(提問時她還是議員)曾就此向新加坡衛生部正式提問,衛生部的回應是:他們不認為新加坡人對接受安樂死這件事「做好了準備」。

另外,官方立場暫且不談,真正想要安樂死的人,其實一直都不多。
根據健康政策發表的2022年科學研究文獻的實際數據報道,截止到去年8月,全球累積至今共有21057宗安樂死的請求,其中只有18244人如願死亡。而且,平均每七個申請人當中,就有一人沒有把安樂死付之於行。
有些人一開始被病痛折磨做出安樂死決定,之後往往會因為求生欲產生遲疑或反悔。這時執行安樂死就等同於犯下了一個不可以彌補的巨大錯誤。
為了一小部分有這個需求的人而全面解禁,以至於釀成更嚴重的後果,這可能嗎?

重要的事情再說一遍,安樂死在新加坡屬於違法行為!新加坡素來是以嚴刑峻法聞名,自殺曾經被當作是罪名要被控上法庭(未遂者),即使稍微放寬了,但根據現行刑法......
教唆未成年或缺乏心智能力者自殺得逞,可判死刑或終身監禁,或坐牢長達20年。如果未成年或缺乏心智能力者自殺未遂,教唆者可判坐牢長達15年。
所以,即使是家中有人請求安樂死,但操作起來在新加坡依舊是需要慎之又慎。即使去了安樂死合法的國家執行了,協助者也未必不會被追責。

雖然不允許安樂死,但新加坡對於這些飽受病痛者,其實在不斷增長臨終關懷的溫度。
早在1996年5月,新加坡就已通過了《預先醫療指示Advance Medical Directive》法令,讓人們在清醒時刻,為自己的老年醫療做好準備,到時就可以自然地、安詳地、體面地離開這個世界。

在新加坡,臨終關懷服務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補助。
以新加坡HCA慈懷護理機構為例,他們的60%-70%的費用是由新加坡衛生部提供的,剩餘的20%-30%的費用則由病患者和他們的家人來捐助。
就在今年,政府還宣布在明年之前擴大臨終關懷護理服務,並為此撥款2300萬新幣,讓更多人受惠。

來源:8視界
死亡一直是人類忌諱提及的事,但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支配權,沙白的個人選擇應當被尊重,椰子對此不做評價。
椰子想說的是,安樂死未必是病痛纏身時,那些患者唯一的選項。 死是最簡單的事,難的從來就是活著。
羅曼·羅蘭說過,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我們不必romanticize death(美化死亡),不要輕易放棄,應該珍惜生命;同時,也不必像豬狗一樣毫無尊嚴地活著。
這或許才是熱愛生活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