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化私宅還能「親民」多久?新盤尺價或衝上2800元
近年來,中央區以外(OCR)新私宅項目的價格一路高歌猛進,部分發展商的投標價甚至超越了傳統被視為「高檔私宅」地段的核心中央區(CCR)。市場預期,一些未來推出的新項目銷售尺價或將高達2800元,逼近烏節路高端項目定價。這一趨勢不僅打破了人們對私宅市場的既有認知,也引發了對「大眾化私宅」是否正在失去「親民性」的討論。

OCR項目價格直逼市區,市場格局悄然重塑
按照慣常劃分,新加坡私宅市場可分為三類:
核心中央區(CCR):代表高檔私宅,地段優越、鄰近CBD。
其他中央區(RCR):中檔私宅,一般位於市區邊緣,如紅山、加冷等地。
中央區以外(OCR):大眾化私宅,主要面向HDB升級族。
長期以來,CCR被視為價格天花板,OCR則是「性價比」之選。然而,隨著多個OCR新盤定價屢創新高,這種區隔正在被打破。
截至今年3月中旬,烏節路的The Collective at One Sophia平均尺價為2745元,僅比Chuan Park(2589元)高出約5.7%。而另一項目Union Square Residences(譽嶺峰)雖然位於RCR,卻定價高達3171元,反而高於部分CCR項目。
投標價節節攀升,大眾私宅未來售價看漲
更值得注意的是,OCR地段的投標價已多次刷新紀錄。
例如,上月落幕的Bayshore Road地段,得標價達到每平方英尺1388元,創下OCR住宅用地史上最高成交紀錄。這一價格不僅超過了荷蘭通道(Holland Drive)和里峇峇利埔(River Valley Green)A地段的CCR投標價(分別為1285元和1325元),也意味著開發商在未來定價上將面臨成本壓力。
根據市場預測,未來碧灣路新盤銷售尺價有望落在2600至2800元之間,可謂與高檔私宅價格「零距離」。
高價背後:剛需支撐與區域特性
雖然價格上漲令人側目,但分析師認為,大眾化私宅仍具結構性優勢。博納產業研究主管黃秀瑩指出,像Chuan Park和金文泰的ELTA等OCR項目,之所以價格堅挺,是因為其靠近地鐵站、學校、商場等配套齊全,且該區域多年未有新項目推出,存在「積壓需求」。
自2018年以來,多輪房地產降溫措施主要針對投資者與海外買家,這導致高檔私宅價格漲幅放緩。而OCR項目由於主要由自住型買家支撐,需求更穩定,反而價格節節上揚。
短期內,我們或許還會看到部分OCR地段出現更高的投標價,但這種情況不會無限蔓延。
新盤還是轉售盤?買家面臨理性選擇
面對新盤價格不斷上探,有分析師建議買家重新評估轉售市場的價值。
分析師以2025年第一季度數據為例指出:新OCR項目(969至1292平方英尺)尺價中位數達2415元;同面積轉售CCR單位尺價僅2220元;轉售OCR單位尺價更低,僅1445元。
這一對比顯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轉售私宅在價格與空間上的性價比更高,尤其對預算有限但追求居住空間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務實的選擇。
市場展望:模糊的「區位界線」,更加精細化的價值判斷
私宅市場的「價位地圖」正變得日益複雜。多家機構分析一致認為,未來買家對「CCR-RCR-OCR」的劃分不會一味照單全收,而是更傾向於關注項目本身的地段特性、配套、稀缺性及生活便利度。
項目定價是否合理,已不僅僅取決於區域劃分,更取決於買家是否『認同』項目價值。開發商的投標價雖受細分市場影響,但最終售價仍需平衡地段、配套與市場接受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