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產權年限、配置差異、轉讓稅費及小孩入學等原因,武漢乃至全中國的公寓產品售價普遍低於周邊住宅。
但深圳一樓盤打破了這個宿命,讓眾多10萬+豪宅只能望其項背。
2019年年初數據顯示,該樓盤目前公寓二手房掛牌均價約在18萬元/㎡左右,眾多單位超過20萬元/㎡,最高報價已經逼近33萬元/㎡,總價3.2億元,多項價格指標均遠超頂豪林立的后海灣片區。

壹:新加坡公寓,50項配套只是標配!
放眼國外,新加坡嚴格的買房機制導致公寓的售價比組屋高出一頭,城市中心的公寓售價甚至超出排屋。其中究竟暗藏著怎樣的邏輯?
儘管這幾處公寓都是建於超級綜合體之上,擁有極其豐富高端的配套,售價具備超越周邊住宅的潛質是重要原因,但起決定因素的是對於配套的決心打造。
新加坡地少人多,作為解決眾多無法享受住宅的家庭和外來人群置業需求的主要產品,公寓成為實現開發利潤最大化的主要陣地。因此,在提供高品質精裝居住型產品的同時,面對室內空間的局限性,新加坡公寓產品多將原本屬於個體的配套設施集中以社區共享交流空間的形式體現。
新加坡因為地處熱帶,公寓均配備有泳池,甚至多個。公寓產品擁有50項公共配套只是標配,質素稍好的都在60-80項,今年新推的Riverfront Residence,公共配套甚至高達101項,泳池多達3個。
深圳不少公寓項目在配套建設方面也有嘗試,但囿於地塊的限制或開發利潤的要求,總感覺是淺嘗輒止,意猶未盡。例如首層高架空,室內外高效對景;利用下沉庭院組織人流,打造特色公共活動空間,增加小區公共景觀面積;首層入戶大堂高6米,石材門頭與玻璃雨棚的尊貴、時尚造型導入,營造酒店式尊貴感儀式感。

又比如結合採光天井、挑高門廳,設計強大公共共享空間,滿足社交功能與室內功能;每隔三個標準層設計一個空中花園,配備有公共廚房、洗衣房、娛樂室和會客廳等功能區,停車場甚至為每套單位配置萬物倉;設置會所,並擁有游泳池、咖啡廳、健身室、休閒交流區、練操房、多功能室、樂器房等豐富配套。
在產品構造上,也要講究戶型方正、南北通透、分區合理,50平以上的產品可以帶陽台和獨立廚房。

貳:武漢公寓低價取勝的無奈!
在這波上漲周期內,存在有公寓產品拉低整體售價水平的情況。小面積、低單價、低總價、低門檻,似乎成為公寓的共性。
由於建築規範的約束,武漢商務公寓的居住屬性普遍不強,包括沒有陽台、不通燃氣等。再加上使用年限僅有40年,公寓售價低於住宅實屬正常。因此,開發商多數會設計成較小面積,以便以低總價拓展目標客群基數,實現順利銷售。
在武漢實施住宅限購之後,眾多公寓項目也努力往居住屬性方面靠攏,包括出現了龍湖、遠洋、碧桂園泰富城、四新天祥廣場、光谷青年匯等公寓產品,儘管有陽台、燃氣大量出現,解決了沒房票家庭的資產配置需求,客觀上也讓更多剛需客群完成生根武漢的重任。
但問題卻不容忽視,容積率普遍奇高,造成多數公寓產品更像是集體宿舍,單套內部空間狹小、功能劃分不足,社區綜合配套不足,只解決了低層次的住的問題,而沒有真正解決更高訴求的生活本質問題,出現「住,在家中;生活,在別處」的尷尬。

叄:2019武漢在售公寓

窺見2019年的武漢公寓市場,葛洲壩龍湖江宸、綠地鉑瑞公館、東湖金茂府、華發中城薈、遠洋漢口中心及東方境世界觀、碧桂園晴川府、太子漢府、越秀金融匯、國潮中心等一眾武漢標杆樓盤都將推出自家的公寓產品。
其中,龍湖的商業、綠地的超高層、金茂府的科技、中城薈的商務、遠洋的文化、晴川府的江景、太子漢府的小資、國潮中心的書店,都是其公寓產品獨一無二的配套。
在此之上,賦予很好的產品力,是有可能脫穎而出,與住宅一較高下。
後記:說起來慚愧,武漢連續三年入圍中國房地產銷售面積前三甲,卻沒有一個叫得響亮的公寓產品。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住宅產品做得成功算本事,能夠把公寓產品做得成功,算功夫。
能不能在公寓內,做一個很酷的電影院、一個很文藝的書店、一個寬敞明亮的游泳池?這樣的公寓,不再是有錢人的玩具、不再是開發商的難題、不再是業主不感興趣的產品,而是每個武漢人,想一直擁有的房子。
期待這些區域豪宅,做出問鼎武漢的公寓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