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英文演講內容:
政府設國家級抗疫獎項 表彰個人和團體奉獻和公共精神
為表彰人們在疫情期間的奉獻和公共精神,政府將向直接參與抗疫工作的個人和團體頒發一個特別國家級獎項。
這個「冠病堅毅獎章」(COVID-19 Resilience Medal)將頒發給在疫情期間直接參與抗疫工作的個人與團體,獲獎名單將在今年底公布,頒獎典禮會在明年舉行。
李顯龍總理說,那些做出卓越貢獻者將額外獲頒現有的國家級獎項,比如表揚獎章、公共服務獎章,以及公共行政獎章。
「我們會在名稱和徽章上添加一個特殊標記,以展示獎章是為表揚抗疫的服務而頒發,標記可能是緞帶上的兩條紅線。」
李顯龍總理指出,許多人在這次的全國抗疫行動中,超越了他們的職責範圍,當中包括醫護人員、公務員、私人企業、非政府組織和社區團體,以及各行各業的人都為抗疫做出了貢獻。
李顯龍總理也提醒國人疫情仍將伴隨相當一段時間,大家必須準備好面對更多變異株和更多疫情。
口罩規定將放寬 公交和醫療場所才須戴
隨著新加坡冠病疫情趨穩,政府將進一步放寬戴口罩的規定。只有在公共運輸工具上,以及診所、醫院和療養院等醫療場所,才須戴口罩。學生在學校上課時也不必戴口罩。
李顯龍總理說,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將公布詳情。在這之前,人們先別急著摘下口罩。
新加坡自今年4月26日起大幅放寬防疫安全管理措施,除了保留室內須戴口罩以及進入高風險場所須接種冠病疫苗的規定,幾乎所有防疫措施都已解除。
李顯龍總理解釋,人們在公共運輸工具的擁擠空間裡,有長時間的密切接觸,因此仍須戴口罩。不過,下來在其他戶外和室內場所,可選擇不戴口罩。
他也指出,學生在上課時不戴口罩,才可以看到教師和彼此的面部表情,這對他們的學習和發展至關重要。
李顯龍總理說,在學習與冠病共存的過程中,新加坡如今已能更好地應對每一波疫潮來襲,由奧密克戎BA.5毒株引發的最新一波疫潮也正在消退。
「我國疫潮的增長和消退勢頭比較緩慢,意味著我們有效地減緩疾病的傳播和分散有關衝擊,避免醫院不勝負荷。」
不過,李顯龍總理提醒,冠病還會持續好一段時間,我國必須做好準備面對更多疫潮和變種毒株,在調整防疫措施的同時,也須從抗疫經驗中吸取教訓。
「最重要的教訓是保持個人和社會責任的精神,並繼續在社會中培養我們的信任,日復一日。這樣,遇到下一次危機時,就能依靠我們所建立的深厚信任渡過難關,就像對抗冠病一樣。」
提高生產和競爭力 讓員工賺更多
李顯龍總理說,成本低廉和價格穩定的時代已經過去,儘管我國對全球通脹的影響很小,但我們可以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
李顯龍總理說,國際經濟條件已經改變,不只是因為冠病疫情或俄烏戰爭,中國經濟和出口放緩、一些國家互相調高關稅、各國優先考量內需等趨勢,都使得成本上漲,通貨膨脹率上升。
李顯龍總理說,我們可以做的是變得更具生產力和競爭力,好讓員工賺得更多,以抵消更高的食品價格、燃油和其他進口商品。這意味著我們必須繼續提升和重組經濟,在轉型方面加倍努力,鼓勵員工提升技能。
除此之外,我們也積極尋找多元化的進口來源,同時儲備足夠的糧食和醫療必需品、投資於農業科技、推動「30·30願景」。
李顯龍總理說,要使我們的供應更具韌性,是需要花錢的。比如:從其他來源進口商品未必是最便宜的,必需品的儲備也需要空間。不過,總理認為,我們必須把它想成購買保險一樣。
地緣政治角力恐擦槍走火 新加坡須做好心理準備
亞太地區會出現更多地緣政治角力,新加坡必須為區域國家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做好心理準備。
李顯龍總理說,為全球事務定調的中美關係正在惡化。兩國除了有對立的意識形態和政府體系,也在一系列課題上產生分歧,包括中國在全球與日俱增的影響力,以及貿易糾紛、網絡諜戰、南中國海、香港及近期升溫的台海課題局勢等課題。
但中美在氣候變化、疫情和核擴散一系列迫在眉睫的全球課題上不得不合作,李總理說:「中美緊張關係使雙方几乎不可能合作。這對全世界來說是壞消息。」
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於7月28日通話,並同意會面,但李總理說,雙方都不指望中美關係會在近期內改善。
「此外,我們得希望不會出現任何誤判或閃失,否則局面會更糟。」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對全球和新加坡有著深遠影響。李總理說,俄羅斯的侵烏行為違反《聯合國憲章》及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本原則,這點對新加坡尤其重要,因為新加坡的安保,甚至存亡,有賴各國維護這些原則。
「俄羅斯以『歷史錯誤和瘋狂決定』作為它在烏克蘭進行所謂『特別軍事行動』的依據。如果我們接受這個邏輯,如果有朝一日其他國家對我們採用同樣的論述,該怎麼辦?」
俄烏戰爭也使中美關係,以及中國和澳大利亞、日本等美國亞洲夥伴國的關係更複雜。李總理說,亞太地區預計會出現更多地緣政治角力,一些國家會選邊站,另一些國家如新加坡,則會盡最大的努力避免被捲入大國的敵對關係。
「我們所處的區域享有了那麼長時間的和平,以至於我們很難想像事態會有所不同。但看看歐洲,我們能確保本區域的事態就不會出問題嗎?最好還是現實地看待,並做好心理準備。」
李顯龍總理說,新加坡必須在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上保持堅定立場,與其他國家共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新加坡也必須認真看待國民服役,保障新加坡武裝部隊和內政團隊的能力和公信力。
最重要的是,新加坡人必須保持團結。李總理提醒新加坡人對試圖利用我國弱點、影響新加坡人以滿足自身利益的境外勢力保持警惕。
政府將廢除第377A節條文 不再把男性之間性行為列為違法
李顯龍總理宣布,政府將廢除刑事法典第377A節條文,不再把男性之間的性行為列為違法。
李顯龍總理說,他相信這個做法是對的,如今也可被大多數國人所接受。他說,廢除第377A節條文將讓我國法律符合我們現有的社會規範,他也希望這能讓本地的同性戀者寬心一些。
李顯龍總理說,大多數國人都希望我國社會維持傳統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這也是政府的立場。然而,就像其他社會一樣,我國社會也有同性戀者,他們也是我們的同胞,也希望過好自己的生活、參與社會事務,並全力為新加坡做出貢獻。因此,我們必須找到適當的方法,兼顧和容納社會的傳統觀念,以及同性戀國人希望被尊重和接受的訴求。
李顯龍總理說,將男性之間的性行為視為犯罪視的《刑事法典》第377A節條文原本是英國殖民政府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定下的條文。但在過去幾十年里,人們已從科學和醫學的角度對同性戀有了更多的理解。在包括新加坡的許多社會裡,同性戀者已日益被他人所接納,而不是遭受排擠或污名化。
李顯龍總理說,國會上一次辯論是否要廢除第377A節條文是在2007年。當時,政府決定保留有關條文,雖不主動執法,但也不廢除條文。
如今,人們的態度已有了已有了明顯的變化。李顯龍總理指出,儘管新加坡整體上仍是個保守的社會,但同性戀者已被更多人,尤其是年輕國人所接受。大多數人都同意,一個人的性取向和性行為是他自己的私事,男性之間的性行為不應構成犯罪。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據此檢控任何人,或將它視為犯罪。
此外,已有人不止一次在法庭上對第377A條文提出挑戰,指條文違反了憲法。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未有人挑戰成功,但在法庭最近一次的裁決之後,律政部長和總檢察長的意見是,倘若日後再受到挑戰,第377A條文將面臨被推翻的重大風險,其中的依據是它違反了憲法關於平等保護的規定。基於這些這些原因,政府將廢除第377A條文。

國人須加強國家認同感 了解國家利益
李顯龍總理表示,新加坡人必須以自己的身份為榮,加強國家認同感,並了解我國的國家利益。
李顯龍總理說,副總理黃循財早前推出「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在運動下,第四代領導團隊將同國人一起探討如何確保大家都有更多機會,在動盪的全球環境中為國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照顧。
李顯龍總理希望通過這項運動,國人也能了解我們能如何實現這些目標。
李顯龍總理說,民族文化和宗教傳統是國人身份的重要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都是新加坡人。他說,經常會有外來勢力分化國人,尤其會在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軟體上接觸到各種宣傳、錯誤和煽動信息,因此,國人必須擁有很強的國家認同感凝聚在一起,共同創造我們引以為傲的國家。
第二,新加坡必須保持開放,同世界接軌。雖然全球化正在減弱,各國轉向保護主義,但新加坡是個全球城市,我國需要外來投資、海外市場,以及在交通和通訊領域同全球各地互聯互通。如果新加坡能夠做到靈活進取,將能在這方面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李顯龍總理說,新加坡必須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才庫,盡全力培養本地人才,讓每位國人發揮最大潛能。不過,我們也必須專注於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不只有新加坡,而是全球各國都在這麼做。因此,在這個全球人才爭奪戰中,我國不能被淘汰或拋在後頭。
加強吸引全球頂尖人才 人力部貿工部將公布詳情
人才是新加坡最寶貴的資源,除了積極培養本地人才,政府也會繼續吸引全球頂尖人才來新,特別是在有發展潛能的領域。人力部及貿工部下來會公布加強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的細節。
李顯龍總理強調,人才對國家的成功至關重要,新加坡須不斷建立全球一流的人才庫,除了壯大本地人才外,也需要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
他指目前雖有招攬外籍專才的計劃,特別是在科技行業,但還須要做得更多,尤其是在具有良好發展潛能的領域,希望能吸引各地頂尖人才考慮來新加坡。
他以近期英國和德國提供特別簽證,讓外籍人才在當地定居為例,指新加坡不能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落後。
李顯龍總理也分享了新加坡過去的經驗。他說,1990年代政府決定大力發展生物醫學後,時任國家科技局主席楊烈國到各大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尋找最優秀的生物醫學科學家、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其中一些頂尖人才成功被說服來新。楊烈國把這些人才形容為「鯨魚」,他們來新加坡後協助培養和指導「小魚」,提升本地人才。
多年之後,新加坡成功創建了一個生物醫學生態系統,許多早期的「小魚」,已成為主要研究人員,帶領團隊。近年也陸續吸引國際藥廠包括賽諾菲(Sanofi)和BioNTech來設廠生產疫苗。
「如果我們沒有在30年前尋找頂尖人才,持續建立我們的生物醫學研究團隊,培養本土人才,這一切都不會發生。這就是頂尖人才能夠帶來的變化。」

樟宜機場T5重新設計後更有彈性 會讓國人引以為傲
樟宜機場第五搭客大廈(T5)重新設計後會更有彈性、更能變通,這個「巨無霸」在2030年代中竣工後,不僅能向全世界展示新加坡的面貌,也會是所有新加坡人引以為傲以及能夠享受的地方。
T5啟用後,每年可接待多達約5000萬訪客人次,比T1和T3這兩個搭客大廈加起來還要多。毗鄰T5的樟宜東商業休閒區(Changi East Urban District)將為新加坡人製造更多工作、交流和玩樂的機會。
新加坡原本計劃2020年為T5建設項目開始招標,但因冠病疫情暫緩兩年,今年5月宣布重啟,預計建築工程兩三年內展開。
李顯龍總理指出,T5重新設計後會更有彈性,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能更安全和靈活地運作,必要時也能輕易調整運作規模,並將不同航班的乘客隔開來,避免交叉感染。T5也會更環保及更具能源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