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3 月 3 日,新加坡齊心應變演習(Exercise SG Ready)發放的即食餐引發健康問題,已有 187 人因食用該即食餐出現急性腸胃炎症狀。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 4 日在國會答覆議員提問時透露了這一情況。

據悉,這 187 例病例中,184 例來自學校,兩例來自活躍樂齡中心,一例來自公共機構,占演習參與者總數的 0.16%。令人慶幸的是,所有受影響人員均已接受醫療護理並康復,無人住院。
今年 2 月 18 日,新加坡藝術學院 20 名學生在食用即食餐後出現急性腸胃炎症狀,這一事件引發關注,當局隨後暫停了演習中食品供應中斷的環節。
今年的應變演習於 2 月 15 日全面防衛日期間舉行,模擬了電力中斷和食品供應受影響等危機情況,旨在檢驗民眾應對能力。
演習中,新翔集團(SATS)負責供應 15 萬份無須冷藏或加熱的即食食品,供 90 多所學校和三所工藝教育學院的 10 萬多名師生,以及 111 家活躍樂齡中心的約 8000 名樂齡者試吃。

這些即食餐共有五款食品,包括肉醬雞肉義大利面、咖喱雞肉配黃姜飯、番薯南瓜魚粥、甜辣番茄魚配巴斯馬蒂米飯,以及蔬菜義大利面。新翔集團介紹,即食餐採用與戰地口糧相同的滅菌技術,保質期為八個月,即便儲存 12 個月或更久,理論上仍可食用。
事件發生後,新加坡食品局迅速行動,採集餐食樣本進行檢測。截至目前,檢測結果未發現任何食源性的致病菌(foodborne pathogens)。
傅海燕表示,新翔集團作為食品局許可的食品製造商,需遵守嚴格的食品安全要求,並接受定期檢查,包括確保食品準備區域和加工流程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保持環境清潔無蟲害,以及食品從業人員接受專業食品安全培訓並取得認證。
今年 1 月 23 日,即發放即食餐前,食品局檢查新翔集團備餐場所時,未發現食品安全違規行為,新翔集團當時也對每份餐食進行獨立密封測試,確保無泄漏,還委託獲食品局認證的實驗室對餐食樣本進行微生物檢測。

儘管如此,食安問題仍不幸發生。傅海燕稱,食品局和衛生部正在深入調查,一旦發現疏失,食品局將採取執法行動。針對議員葉漢榮(楊厝港區)關於食安檢查是否涵蓋食物生產與供應所有環節的提問,傅海燕回應,當局採用基於風險和科學的方法,合理分配檢查資源,以更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目前,恢復公眾對即食餐的信心成為當務之急,但由於調查仍在進行,具體措施暫難確定。食品局將進行事後檢討,總結經驗教訓,並繼續與學校、食品企業和社區合作夥伴加強溝通與合作。這起即食餐風波不僅關乎演習的順利推進,更引發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後續調查結果及相關措施的落實,值得持續留意。

